方一夔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第一句:“我忆昔孺子,独以高士称。” - “我”:作者自称。 - “忆昔”:回忆过去的时光。 - “孺子”:指年轻的人,这里用来比喻作者。 - “高士”:高尚的人。 - “称”:称赞、以……著称。 - 整句的意思是:我回想起过去,那些年轻人中只有你(作者)以高尚的品质被人们所称道。 2. 第二句:“独以高士称。” - 这句与上一句意思相近,强调了作者的高尚品质。
李伯时明皇按乐图 这首诗出自《李氏诗话》,是一首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游玩的诗。诗中描述了玄宗皇帝和杨贵妃在华清宫的美好时光,以及他们所欣赏的音乐、舞蹈和艺术表演。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欢乐和繁荣的时代画面。 译文: 开元天子方承平,年年十月游华清。 华清宫内歌舞升平,玄宗皇帝每年十月都要前往游玩。 游龙烂簇五家锦,玉奴姊妹俱倾城。 华清宫中装饰华丽
【诗句解读】 1. 何年遗此粤王墓,陈迹留传自先故。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粤王墓的感慨,暗示了粤王墓的历史久远和其背后的故事。"何年"指的是具体的时间,"遗此"表示留下了这个遗址。"陈迹"指的是过去的痕迹或事迹。"自先故"则是指这些痕迹都是先人的。 2. 累累三冢压荒山,古木寒烟暗行路。 这句话描绘了粤王墓周围荒凉的景象,三座坟墓被沉重的历史所压,周围的树木和烟雾都显得寒冷而模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百六十五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太玄八十一,经世加一倍。 译文:太玄学有八十一卦,经世之事增加一倍。 注释:太玄学,又称《太玄》,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玄学著作,共有八十一卦。经世之事,指治国理政的事情。 2. 方圆起参两,奇耦常相配。 译文:方圆开始时有参两,奇偶常常互相配合。 注释:方圆,这里指阴阳,即天地间的事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月山的一首咏雪诗。它描绘了雪景的美丽和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以下是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译文和赏析: 1. 金沙潭头石赑屃,冻蚁纷纷半僵死。 - 金沙潭头石头上雕刻着巨大的石赑屃,冻结的蚂蚁们已经死了一半还多。 2. 淘江漉海撄龙鳞,领使省金蹲虎兕。 - 淘河、捞海的过程中,惊动了潜藏在水中的龙鳞。 - 领着国库去搜刮财富,就像老虎和犀牛一样威武。 3. 欲将江浙饱虚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 我们来看诗句“立冬前后大雷电震者数日”。这句诗描述了立冬前后出现的强烈雷电天气,这种天气持续了好几天。这里的关键词“雷电”和“震者”都强调了天气的强烈和动荡。 我们看到“云如车驳低压城”,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的云朵如同车辙一样交错排列,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这里的关键词“车驳”和“低压”都传达出了一种压迫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读白乐天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渊明避俗士,出语未必俗。 译文:陶渊明避开世俗之人,他的话语未必俗气。 注释:这里指的是陶渊明,他的诗歌往往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情感,并不追求表面的华丽辞藻。 2. 冲口吐奇伟,往往写心腹。 译文:他直率地表达出自己的豪迈气概,常常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注释
【注】 赤山: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的赤山。罅(xiá):裂缝。百尺:一里。老龙:传说中能呼风唤雨的神龙。天生异物:指龙,古代神话传说龙是天帝的宠物,能呼风唤雨。留此迹:留下踪迹。想龙:想象着龙。久蛰(zé):长时间潜藏。当飞腾:应该飞起来。迸:冲出来、冲出。修鳞:美丽的鱼鳞。半山赤:一半山上的岩石被阳光照得发红。龙去川原:龙离开原来的山川大地。秋雨足:秋天雨水充足。龙归洞穴:龙回到洞穴。寒云湿
注释:六月食寒梅 六月的火云耸立成奇观,读书到舌头烂喉咙干。西湖边上的水仙花像一颗颗直径一寸珠子,有人送来几百颗。 冷冽的冰齿嚼不碎,玉池中微微泛起波澜。询问仙人从哪里得到这些东西,孤根漏下暖意来自孤山。 霜严雪虐石头坚硬,美人忽然破开冰玉容颜。纷纷青黄烟雾缭绕,我独享炎暑余下的酸寒。 异材晚成要有待时,居然升任鼎鼐之间。君不见周家老将太公望,八十岁封侯于钓磻。 赏析
扬子云 两都秦与洛,派自赤帝精。 譬如同根木,南枯北犹荣。 哀哉千里草,四百终火行。 穷新何为者,欺孤易天明。 中间十五载,无汝元城名。 谁尸春秋笔,恕彼投阁生。 当时有凡例,党中独垂情。 区区考亭叟,再主斯文盟。 译文: 扬雄 两都:指西汉的长安和东都洛阳。 派自赤帝精(精气):指汉朝的始祖刘邦。 譬如(如比)同根木,南枯北犹荣:就像同一棵树的枝叶,南方枯了北方却依然茂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