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仪
【注释】 简顾秀才:指作者的友人简顾。秀才,指未考中而仍保留秀才身份的人。 地偏春自胜:地方偏僻,春天到来就自然有一番胜景。 市远客尤稀:由于远离城市,所以客人也很少。 草阁开清昼:草房的门敞开了,清朗的上午。 溪航载落晖:溪船在落日的余晖中行进。 杂花晴簌簌:各种鲜花在晴朗的天气里微微摇曳。 轻燕晚飞飞:傍晚时分,燕子在空中低飞。 问讯东邻老:向住在东面的邻居老人打听。 还容觅钓矶
【注释】: 南村:指山南水北的乡村。对雨:面对下雨,指诗人在户外欣赏雨景。浑:浑浊不清。馀寒欺鸟雀:残余的寒意使鸟雀受惊。清润湿琴尊:清凉的雨水滋润了琴座。竹明如洗:修长的竹子像洗涤过一样明亮。长杨翠作屯:长长的柳树绿得发亮,像聚集在一起。草堂:草屋、茅舍。初睡起:刚刚醒来。曳履掩柴门:穿上鞋掩上门。 【译文】: 山南水北的村庄正下着雨,溪流溅到岸边变得混浊。残留下的寒意让鸟雀受惊
【注释】 三塔山、顾城湖:地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崦(yaǎn):山名。在今安徽宣城。 帆:船帆。 风犹顺:顺风。 程遥日:行程遥远。日,太阳。 断渚(zhǔ):小洲。 浮图:佛塔。 羁情喜不孤:因有良友同去而感到的欣慰之情。 【译文】 昨天走过三塔山,今天路过顾城湖。 船帆正顺风,行程遥远。 阻碍航行的是小洲,靠岸时认准了佛塔。 同行的都是好朋友们,羁旅情怀很高兴。 赏析:
癸亥元日 通夕零寒雨,开晨吼朔风。 人惟忧乐异,节自古今同。 故国丹丘外,浮生白发中。 力田忧水旱,端策问凶丰。 注释: ①癸亥元日:指的是农历新年的开始。 ②通夕零寒雨:整个晚上都在下着寒冷的雨。 ③开晨吼朔风:清晨刮着猛烈的北风。 ④人惟忧乐异:人们因为忧愁和快乐的原因不同而感到不同。 ⑤节自古今同:节日和时间一样。 ⑥故国丹丘外,浮生白发中:故国(旧时的国家)在丹丘(地名)之外
【诗句注释】 浩浩春波阔,冥冥夜雨县。 ——浩瀚的春天的湖波宽阔,茫茫的黑夜中细雨纷纷飘洒。 笙歌传别馆,灯火隔疏烟。 ——笙歌声声传来在别馆里,灯火稀疏地隔着迷蒙的夜色。 作客频迁次,伤时更可怜。 ——做客频频迁移住所,忧伤时光更可叹。 明朝晴未卜,还是醉湖船。 ——明朝天气是晴朗的还是阴沉的难以预测,还是像醉汉一样划着湖上的小舟。 【赏析】 此诗写景抒情相结合。首句“浩浩春波阔”
【注释】 三家市:指三家村。三家,泛指小村庄。 扁舟:小船。 浮落照:倒映在水上的落日之光。 氛祲:指云雾、烟尘。乾坤:天地。戚:忧。 兵戈:兵器和战争。道路:旅途。 倚着:依靠。 定归乡:回到家乡。 【赏析】 此诗为五律体,首二句写景,后三联抒情。 前两句写诗人乘舟从江边出发,经过三户人家的村舍旁,见水面上倒映着残阳。 第三句写诗人见到岸边枯桑树上聚集了一群饥饿的麻雀,感到十分凄凉。
徐家村的村庄很安静,柳树下面停着船。 故乡在南方,游子远离家乡,春风晚来更猛烈。 我的归乡之心就像箭一样迫切,溪水像人一样匆忙流淌。 明天应该去宜兴县,到长桥祭奠一杯美酒。 注释: 1. 徐家村疃:指的是地名,可能是作者所住的村庄。 2. 柳下泊舟航:指的是在柳树下停船,进行航行。 3. 故国南游远:指的是远离了祖国。 4. 东风晚更狂:形容春天的风很大,傍晚的时候更加猛烈。 5. 归心如箭急
【译文】 我亲自到吴地楚地游历过,熟悉关河两地的人情世故。 客居淞水边,时常梦见自己回到了越山南面。 豹变之年已过去,衰老不堪愧对时光。 有时拄着短杖,和老农们聊天。 【注释】 ①龙钟:指年老体衰貌。 ②吴楚:指今江苏、浙江一带。躬亲历:亲自到吴地楚地游历。关河:泛指中原地区。熟谙:熟悉。 ③客居淞上:指作者长期客居在淞水上。淞水即今苏州附近的古运河。乡梦:故乡之梦。越山:泛指浙江一带。南
【诗句释义】 萧塘市:地名,位于今安徽省萧县。过萧塘市:经过萧县。流光:时光流逝。十五期:指十五年的时间。岸倾街甃裂:河岸崩塌,街垒破裂。寺废梵幢欹:寺庙倒塌,佛塔倾斜。第宅:住宅、官邸等建筑。荒址:废墟。垣墉易败篱:墙壁和栅栏破损。相知无一在:朋友或熟人一个也没有留下。遗迹动伤悲:古迹让人伤心,引起悲伤。 【译文】 没有一个人在萧县度过十五年的时光,只有荒凉的遗址让人感到悲伤和痛心。
【解析】 此诗为酬答李端之作。诗人以“阅耕”二字点明题旨,表达了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和对时局的忧虑。 其一,首句写诗人在京城受到重用,被皇帝召见,而诗人却辞官归隐田园生活,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惆怅。 其二,颔联写出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态:心安闲适,肌瘦体弱。诗人虽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却感到十分自在和惬意。 其三,颈联写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乐趣:趣向琴中得,诗从枕上成。他通过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