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振
【注释】 野渡新晴:野外的渡口在晴天里。 孤村三两人家:只有三两户人家。 说今朝绿水平桥:说的是今天河水清澈,可以平地行走。 昨日溪南新雨:说的是昨天溪南下了新雨。 碧天边云归岩穴:指天边的白云飘回山林的深处。 白鹭一行飞去:一群白鹭高高飞翔。 便芒鞋竹杖行春:就穿上草鞋,拄着竹杖在春天里漫步。 问底是青帘舞处:询问那青帘下的舞蹈之处在哪里。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小诗
鹦鹉曲 南城赠丹砂道伴长松苍鹤相依住。 骨老健称褐衣父。 坐烧丹忘记春秋,自在溪风山雨。 有人来不问亲疏,淡饭一杯茶去。 要茅檐卧看闲云,梅影转幽窗雅处。 译文: 在南城的深处,有一位丹砂道伴,他与我一样,都是年岁已高之人。我们像长松和苍鹤一样相互依靠着生活。他的骨骼虽然变得苍老,但仍然保持着健康的状态,这让我感叹不已,仿佛看到了一位身穿褐色衣服的父亲。 他喜欢坐在这里烧炼丹药
《鹦鹉曲·钱塘初夏》是一首描绘钱塘江边夏日景象的诗篇。诗中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夏日风情的深深眷恋。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钱塘江上亲曾住:表达了诗人曾在钱塘江畔居住的经历。 2. 司马槱不是村父:引用了司马槱的名字,表明他不是普通的村民。 3. 缕金衣唱彻流年:描述了穿着华丽衣服的诗人在江边唱歌的景象。 4. 几阵纱窗梅雨:描绘了梅雨季节,细雨如纱的情景。
这首诗的译文是:春天的微风在阳羡轻轻地吹动着杨柳,我来到这里询问当地的老人。一只绿色的鸟雀从紫笋中振翅飞起,它带着雨气和烟云一起飞翔。在焙香的茶叶被碾碎落下之后,它像一道流云一样飘散。在玉皇大帝的宝鼎中被亲自品尝,味道恰到好处就像才情所能达到的境界。 关键词注释: - 鹦鹉曲:一种曲调的名称。 - 顾渚(zhu):地名,在浙江湖州南郊,产紫笋茶。 - 茗(míng):茶。 - 灵芽:嫩芽。 -
译文:沙鸥和滩鹭悠闲地依偎在一起。镇日坐在钓鱼的老头,他手里的钓竿随着斜阳而收起,又因为南风而起浪催雨。绿杨堤边忘了系住孤桥,白浪拍打着船儿远去。想着明朝月落潮平时,在掩映芦花浅处。 注释:鹦鹉曲:乐府名,唐教坊曲。渔父:词牌名。 赏析:此诗以“鹦鹉”起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水乡晚景图,全诗意境优美,画面宁静、和谐
鹦鹉曲 泣江妇 曹娥江畔住着一位婆娑的老妇。 五月五日,她在江面上迎接丈夫归来。 蔡中郎幼妇碑阴,古刻荒云深雨。 夏侯瞒智慧如杨修,强说不多来去。 怕文章泄露风月之事,谜语到难开口处。 译文: 曹娥江畔的老妇人在河边徘徊,等待着她久别的丈夫归来。五月五日,她在江面上迎接着他的归来。蔡中郎幼妇碑阴,古刻荒凉,云雾弥漫,雨水深沉。夏侯瞒的智慧如同杨修一般高超,但他总是强词夺理,不肯承认错误
【注释】 山围:环绕着。 行殿:即御道,皇帝出行时的通道。 牧羊父:指边牧的牧民。 榆木:指榆社神榆树,为古代祭祀用的树木。 应昌:地名。在今河北北部,唐时属定州都督府。 上京:古都,指北京。 无言语处:意谓无言可说。 【赏析】 此诗写一位牧羊人,他住在京城附近的松林之中,听神榆树北车声,满目寒雨。又看到秋风落叶、鸿雁归巢。作者以牧羊者的眼光观照京城,写出了他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前四句写诗人所见
【译文】 朱门空宅没有人居住,村院的耕夫快活。瞬间富贵如花凋落,秋去春来落叶西风。不如水北相逢,一叶木兰舟离去。待到霜前雪后梅花开放,傍几曲寒泉浅处。 【赏析】 本篇为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作品《鹦鹉曲》之一,是一首咏叹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抒情小令。上片写荣华富贵如梦如烟;下片写人生短暂,及时行乐。全词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慨叹以及对人生无常和世事沧桑的感慨
玉树临流雪作堆,寒光疏影共徘徊。 多情最是黄昏月,配合春风不用媒。 译文: 元代诗人冯子振在《咏梅三十首》中描绘了一幅“照水梅”的美景。诗中写道:“玉树临流雪作堆,寒光疏影共徘徊。”这描述了梅花如同玉树矗立于清澈的流水边,积雪如山般堆积,其清冷的光芒和影子相互交织,彼此陪伴,显得格外宁静与和谐。 接着写道:“多情最是黄昏月,配合春风不用媒。”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他观察到
鹦鹉曲 故园归计 重来京国多时住。恰做了白发伧父。十年枕上家山,负我湘烟潇雨。断回肠一首阳关,早晚马头南去。 注释:故园指故乡;京国指京城,这里指汴京;伧父指粗鄙的汉子;画不尽西湖巧处,描绘了西湖的美景。 赏析:此词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作者由临安北还建州之时,是年春末夏初。当时作者已五十一岁,从政四十余年,功成名就,退居江湖,却心系国家,思乡情切,于是写下这首词以抒发自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