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棠
诗词名句“阙下分离日,杏园花半开。 江边相值夜,榆塞雁初来。”出自唐代诗人许棠的《江上遇友人》。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注释、赏析和翻译: 1. 诗篇原文: 阙下分离日,杏园花半开。 江边相值夜,榆塞雁初来。 坐久河沉斗,吟长月浸杯。 鲈鱼非不恋,共有客程催。 2. 诗句翻译: - “阙下分离日,杏园花半开。”:在皇帝居住的宫殿(阙)分别的日子里,杏花园里的花朵刚刚绽放。 -
【注释】 亲仁里:作者居住的地方。双鹭:指双飞的白鹭,这里暗指作者自己的形象和志趣。只应知我是江人:只应该知道我是江南的人。对欹(qī)雪顶思寻水:对着斜倚着的雪顶思考着找水喝。更振霜翎恐染尘:还要振翅飞翔以避开尘土。三楚: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几时初失侣:什么时候第一次失去了同伴?五陵:指长安附近的五个山陵。何树又栖身:什么地方又有栖息之所? 【赏析】 这首七绝,是写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自得。
【注释】 1.南走:指从南方来到陕西。2.杨朱:战国时人,主张贵生轻死,不事君主,逃于深山。3.岐(qí):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是秦岭的北支,因在岐山(今陕西省扶风县)之西,故称岐。4.海徼:海边边远地区,泛指边远之地。5.滞边陲:滞留在边境。6.胡云:古代对西域一带的称呼。7.陇路:指陇关至长安的道路。8.栈(zàn)危:高高的栈道。9.语征战:谈论战争之事。10.废吟诗:不再作诗。
【注释】 1. 成纪:今甘肃平凉县。书事:记述事情。二首:这里指两首诗。 2. 东吴:三国时期的吴国,今江苏、浙江一带。远别客西秦:吴地与西秦国境相距遥远,故称远别。 3. 怀旧伤时暗洒巾:怀念故乡,伤春悲秋之时,泪洒衣襟。 4. 成:地名,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无主冢:无人管理的荒坟。 5. 防边:防守边境。异乡人:远离家乡的游子。 6. 山河再阔:指祖国疆土辽阔。再:又;千馀里:一千里。 7.
陇山高共鸟行齐,瞰险盘空甚蹑梯。 云势崩腾时向背,水声呜咽若东西。 风兼雨气吹人面,石带冰棱碍马蹄。 此去秦川无别路,隔崖穷谷却难迷。 注释: 陇山:指陇右的山脉,位于今陕西、甘肃一带。 瞰险:俯瞰着险阻。 盘空:盘旋在高空中。 崩腾:形容云彩像要崩塌一样。 水声呜咽:水流的声音像呜咽一样凄厉。 风兼雨气:风和雨的气息。 石带冰棱:石头上附着冰凌的痕迹。 此去:指从这里出发。 秦川:即秦地
诗句:天降贤人佐圣时,自然声教满华夷。 译文:上天降下贤才辅佐圣时,其声音教化遍及中华与四方。 注释: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赞美,认为他们能够帮助国家实现治理。 赏析:本首诗通过“天降贤人”和“自然声教满华夷”,展现了诗人对于贤才的推崇之情。他不仅赞赏贤才的出现,还强调了贤才所起的重要作用——他们的治理使得天下太平,声教遍布四方,体现了诗人治国的理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送别诗。以下是逐句释义: - 首联:长安去是归,上马肯沾衣。 - "长安" 指的是唐朝的都城,即现在的西安。 - "去" 表示离开的意思。 - "是归" 表示返回家乡。 - "上马" 是指骑马准备出发。 - "肯沾衣" 意为不愿让衣服沾湿。这里的“肯”可以理解为“愿意”,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和依依不舍的情绪。 - 颔联:水国车通少,秦人楚荐稀。 - "水国"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诗歌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的赏析,要关注这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在诗中的位置,体会其表达效果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还要关注全诗的内容、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本题中“分与仙山背”“负翠微”是关键句,“顶木晴摩日,根岚晓润衣”,写山之景,“会于猿鸟外,相对掩高扉”写送别之意。 【答案】 ①《旅人归九华》一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回归故里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的原文是: 无成归未得, 不是不谋归。 垂老登云路, 犹胜守钓矶。 大荒身去数, 穷海信来稀。 孤立皆难进, 非关命独违。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无成归未得,不是不谋归。 - “无成”意味着没有达到预期的成就或目标。这里的“未得”表明虽然有回归的愿望,但未能如愿以偿。而“不是不谋归”则是说,尽管有所计划,但并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的愿望。 - 垂老登云路,犹胜守钓矶。 -
【注释】 青山晚望:以写景寄兴。怀感处,指诗人所居之处,这里指隐居之地。倍魂消:加倍的忧愁。三吴:指今苏州一带。经摇落:经受摇落,即遭受风雨之苦。残烧远:远处山火残存的余烟渐渐飘散。帆带夕阳遥:帆船随着夕阳缓缓地行驶。隐招:指陶潜,他辞官归田后的田园生活,后人称他为“五柳先生”。 赏析:《青山晚望》是李白在长安时所作。诗中通过写景寄慨,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