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非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天景色和人物的活动来表达作者的情怀。“莺”“莲”是春天的象征,“春归江南”点明时令为春天,诗人以莺声、莲香、柳色等自然景物烘托出浓郁的春意,同时借送别喻凫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情。最后两句用典,写喻凫门前的浦水,因为喻凫要远行去江南,所以门前的浦水应该长满了青苔,而喻凫自己却只能独钓矶上,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伤感之情。 全诗语言清丽、质朴
【注释】: ①九华:指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 ②鸟道:形容山路崎岖。 ③石室:指石屋,山间小屋。和云住:与白云同处。 ④山田:指山中田地。引烧开:引来泉水灌溉。 ⑤仙客:指隐士,仙人。 ⑥深林:指山林深处。 ⑦诏书:指朝廷的文告。 【赏析】: 这是一首寄怀诗。诗人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不愿为官的情怀。 前四句主要写景。第一句“先生九华隐”,点明隐居之地是九华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鉴赏诗词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感情以及诗词的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注意答题时语言要流畅通顺,逻辑要清晰,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鸟道”二句:山路险峻如同飞鸟盘旋的路一样,这里指李廓所去之地路途艰险;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烟为信号的一种方式。“元戎”,指主帅。“急贤”:急于求贤。“图书”二句:借友人之助以图发展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三、四句赏析”,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逐句解读诗句,最后仔细辨析作者在艺术构思、用词造句、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题干要求赏析“赴斋随野鹤,迎水上渔船”两句,这两句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山寺中的僧人随处可以见到的野鹤与水鸟,表现出了山寺的幽静与闲适。 【答案】 译文:回到家里刚坐下
译文 少年时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如今已经变成老人。 在梦中乘着一叶扁舟,故乡的山水出现在我的眼前。 大鳌沉没在巨岸之下,龙搏斗出遥空之中。 学到了中华的语言,将归去又与谁共同分享呢? 注释 - 朴处士: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名字不详。 - 本国:指作者的本国或家乡。 - 今去已成翁:表示岁月已逝,人已老矣。 - 客梦孤舟里:描述诗人在异乡作客,独自乘坐小船的梦境。 - 乡山积水东
【注释】 ①黔南:贵州南部。 ②从事客:指做官的人。从事,官名。 ③外台:朝廷。 ④家移一舸遥:把家迁移到远方的船上去。 ⑤夜猿声不断:深夜里的猿猴叫声。 ⑥寒木叶微凋:秋天树木的叶子开始凋落。 ⑦多感:伤感。 ⑧因多感:因为伤感而别。 ⑨新郎倍寂寥:新婚之夜更加感到孤寂。 【赏析】 此诗写送别之情。首联先点明送别的地点和身份;颔联描写宦游在外的艰辛;颈联写景寓情;尾联抒发离愁别绪
诗句释义 1 太白山中寺,师居最上方:这两句诗描述了太白山中的一座寺庙,以及一位僧人居住的位置。"太白山中寺"指的是位于太白山深处的寺庙,而"师居最上方"则可能意味着这位僧人住在寺庙的高层或山顶上。 2. 猎人偷佛火,栎鼠戏禅床:这两句诗描绘了猎人在山上偷取佛像的火焰,以及栎鼠在僧房内戏弄僧人所坐的禅床的情景。这里的"佛火"可能是指佛像的火焰,"栎鼠"是一种生活在山林中的小动物。 3.
【解析】 本诗为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绝句。“夏日会修行段将军宅”一句,点明时间地点,交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爱君书院静”,写景叙事,点明了诗人在书院中的所思所想。“莎覆藓阶浓”,描写院中景色,渲染出一种清雅幽深的氛围。“连穗古藤暗”,“领雏幽鸟重”两句,写院中景物和人物活动。“樽前迎远客”,“林杪见晴峰”,描绘了宴席上的情景。“谁谓朱门内,云山满座逢”,抒发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答案】 译文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词。首句“见君先得意”,意谓朋友中举后,你便得意起来;次句“希我命还通”则暗用《论语》“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矣;如其不及,赐尔以天下,为政焉何?”之意,表达对朋友的祝愿和期望。三四句承上,写自己与朋友同中举,但命运不佳。五六句“鹤鸣荒苑内,鱼跃夜潮中”写诗人在苏州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诗人借景抒情,以家山、震泽代指家乡
【注释】 舒州酬别侍御:诗人在舒州的旅店中与友人告别。故交他郡见,下马失愁容。老朋友从别的地方来相见,我下马时神情显得有些忧愁。执手向残日,分襟在晚钟。握手告别,分别于傍晚的寺钟声中。乡心随皖水,客路过庐峰。我的思乡之情随着皖河向东流去,而你却要经过庐州的峰峦回故乡。众惜君材器,何为滞所从。大家都惋惜你的才气和才能,为何要停留在舒州呢? 【赏析】 这首诗写在舒州旅店与朋友的分手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