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徐少傅写的挽词,共四联八句。 第一联: 德公住襄阳,梅福逃吴市。 德公(徐少傅)住襄阳,梅福(东汉人,字子真,汉光武时任交趾太守)逃吴市。 注释:《汉书·梅福传》:“时,上从幸雍,病热,巫医无所不致,不愈。于是下诏求能使治此病者。使使如华下,发仓粟以振贫民,身自食糜粥。又召问其故,曰:‘每朝视事,好乐,方自纵欲,不肯努力为百姓行法度,上下同心,万世之君也。今疾久不已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读懂全诗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主旨,然后分析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体会其艺术效果,最后点明其作用。注意要通读全诗,从内容、语言以及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招姚存道”是第一句,交代诗人邀请姚存道来到自己的庭院中赏月的情景。 “子闲终不来,我病能数往。”这是说:你闲暇的时候不会来我这里,而我生病时却能频频来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赠戴大宾》。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头发毵毵额半过,十四尚少十二多。 - “头发毵毵”形容头发浓密而长,“额半过”意味着额头很高。这两句表达了戴大宾年轻时英俊潇洒的形象。 - 乡书已中异等科,胸中经史谁告诏。 - “乡书已中异等科”表示他的科举考试成绩优异,已经考中了较高级别的科目。“胸中经史谁告诏”则暗示他博学多才,对经史有深入的理解。 - 下笔波涛翻浩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陶公宅看花三首》。 译文: 我三次登上陶渊明的居所,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让我深感震撼。 - 陶潜傲羲皇,一卧北窗下。 注释:陶渊明傲然自得,隐居田园,一卧在北窗之下。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陶渊明对世俗功名的不屑一顾,他追求的是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生活。 - 岂知负朝暄,又若差胜者。 注释:哪知道辜负了早晨的暖阳,却又胜过一般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送王参政还河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注释: ```plaintext 山东富才贤,诸王名久擅。 【注释】山东:地名,这里指王参政的家乡。 诸王名久擅:诸王的名字在社会上很知名。 诗礼相君家,冰玉天官倩。 【注释】诗礼:指儒家的诗教和礼教;君家:指王参政的家族。 冰玉天官倩:形容王参政的家族如冰如玉,品质高尚。 宅相今有徵,佩刀谁所荐。 【注释】宅相
负暄 茅檐有冬日,可爱乃易落。 为公独迟迟,怜渠能灼灼。 退朝坐蒲团,嗒然效南郭。 时维春冬交,正值阴阳搏。 屋头上阳乌,篱边鸣冻雀。 方知黄绵袄,绝胜青绫幕。 暖入支体舒,懒任傍人谑。 及晨卯酒酣,正昼蜂衙作。 玄冥顿无威,阳春真有脚。 一室不愿馀,四大殊能著。 自谙此中趣,经书亦可阁。 持欲献吾君,未许专此乐。 【译文】 在屋檐下晒太阳是冬日里最惬意的事情了,可惜的是阳光容易消失。
这首诗的标题是“咏物”,诗人通过对各种事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事物的欣赏和喜爱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再次 世从有巢来,其变日以下。 高栋夸连云,琐琐何为者。 西戎闻有之,中古已甚寡。 既横木为门,复以板代瓦。 还愁雨如麻,最喜日色赭。 译文: 世从有巢穴开始,其变化日下发展。 高楼大厦高耸入云,为什么还有如此繁琐的事物。 西方的戎人听说这件事,中古以来已经很少见了。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古诗文内容,并把握其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大致梳理一遍。如本诗前四句写唐、宋两代宦官乱政的史实,以“君不见”开头,点明主旨。五至八句写唐元和、宋元祐时奸党被清除后天下归正,九至十四句写今日宦官又当权作恶,祸国殃民,与上四句形成鲜明的对照。十五句到十八句写诗人对宦官专权的看法。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和点睛之笔
恭毅章公挽词 注释 1. 六𬴂北狩尘不蒙 - 六𬴂:指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北狩:皇帝被废黜后前往北方的行程。尘不蒙:比喻政治上的黑暗,无法掩盖真相。 2. 秋槐深闭南城东 - 秋槐:秋天的槐树,常用于象征朝廷或官府。南城东:指南京城东部的城门。 3. 瑶台有月蚀䗖𬟽 - 瑶台:传说中的神仙居所。月蚀䗖𬟽:形容月亮出现异常的形状,暗示国家的政治动荡。 4.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维的《怀山》。下面逐句解读: 第一句:我年四十四,须发已见白。 - 诗句大意:我已经四十四岁,头发和胡须都已白了。 - 注释:四十四岁在古代是中年时期,此时人的外貌特征会发生变化。 第二句:况复秋冬来,尪然抱羸疾。 - 诗句大意:况且又到了秋冬季节,身体瘦弱且生病。 - 注释:“尪然”形容消瘦的样子,“羸疾”是指因疾病而体弱多病。 第三句:强颜班行中,公私私有何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