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四十四,须发已见白。
况复秋冬来,尪然抱羸疾。
强颜班行中,公私有何益。
既不能随时,又不任陈力。
独无百亩田,独无五亩宅。
一朝辞禄养,何以谋代食。
欲留谅不能,欲去且未得。
公私两乖违,转展复反侧。
行藏去住间,贤者逝不惑。
若非太阿锋,割断利名索。
一朝复一朝,到老终役役。
古人邈已远,近事堪法式。
不见毛贞甫,四十挂朝帻。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维的《怀山》。下面逐句解读:

第一句:我年四十四,须发已见白。

  • 诗句大意:我已经四十四岁,头发和胡须都已白了。
  • 注释:四十四岁在古代是中年时期,此时人的外貌特征会发生变化。

第二句:况复秋冬来,尪然抱羸疾。

  • 诗句大意:况且又到了秋冬季节,身体瘦弱且生病。
  • 注释:“尪然”形容消瘦的样子,“羸疾”是指因疾病而体弱多病。

第三句:强颜班行中,公私私有何益。

  • 诗句大意:勉强地在众人面前保持端庄,但这样做对公私都没有任何益处。
  • 注释:“班行”指的是在正式场合中排列有序,保持庄重的行为。这里的“公私”可能指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平衡问题。

第四句:既不能随时,又不任陈力。

  • 诗句大意:既不能顺应时势变化,也不能全力以赴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 注释:“随”意为顺应,“陈力”是指施展自己的力量。

第五句:独无百亩田,独无五亩宅。

  • 诗句大意:唯独没有百亩和五亩的土地,用以耕种和居住。
  • 注释:“百亩田”和“五亩宅”都是古人对于土地和居所的计量单位,反映了诗人的经济状况。

第六句:一朝辞禄养,何以谋代食。

  • 诗句大意:一旦辞官不再为官,如何能够依赖俸禄维持生活?
  • 注释:“禄养”指的是通过官方给予的俸禄来维持生活。

第七句:欲留谅不能,欲去且未得。

  • 诗句大意:想要留下却难以做到,想要离去又觉得不行。
  • 注释:“谅”意为或许、可能。

第八句:公私两乖违,转展复反侧。

  • 诗句大意:公私两方面都发生了矛盾,左右为难,无法决断。
  • 注释:“公私两乖违”指私人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

第九句:行藏去住间,贤者逝不惑。

  • 诗句大意:进退之间,贤者不会迷惑。
  • 注释:“贤者”即有智慧的人,这里用来比喻那些明智的人。

第十句:若非太阿锋,割断利名索。

  • 诗句大意:如果不是太阿剑那样的锐利,就不会割断名利的牵绊。
  • 注释:“太阿锋”是一把锋利的剑,这里用来形容非常锋利的东西。

第十一句:一朝复一朝,到老终役役。

  • 诗句大意:一天天地重复过去,直到老死都在劳碌之中。
  • 注释:“役役”形容忙碌不停的样子。

第十二句:古人邈已远,近事堪法式。

  • 诗句大意:古人的事情已经很远了,现在的事迹可以作为借鉴。
  • 注释:“邈已远”意为远离了,“法式”是指可以作为标准的事物或行为。

第十三句:不见毛贞甫,四十挂朝帻。

  • 诗句大意:没有见到毛贞甫那样的人,他已经四十岁了还戴着朝冠(表示其地位较高)。
  • 注释:“毛贞甫”可能是一个历史上的人物名字,具体不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