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注释】 壬子: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06年)。校文:考核诗文。南畿:指北宋时的南京(今河南商丘),是当时的都城。观音山: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有“江南第一山”之誉。 【译文】 大江东畔小蓬山上有座山,山下时时有鱼跃出水面近可扳。 千年的苍玉浮在浩渺的水里,万顷的白银洗涤着孱颜。 诸天眼见虚无里的神奇景象,一叶扁舟惊起水中出没的鱼。 要不是有诗人无次第地写出,要把这奇观与人一同欣赏。 【赏析】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 其八 场中初九夜有感 复阁周垣深复深,重门鱼钥夜沉沉。 海潮忽涌嚣声动,山雨横来笔阵侵。 镜出秦楼怜我沗,马空冀野定谁任。 悠悠淮水东边月,十九年前此夜心。 注释: 1. 复阁周垣深复深:复阁四周的墙又高又厚,又深又深。 2. 重门鱼钥夜沉沉:重门上的鱼形锁头在夜晚里发出沉闷的声音。 3. 海潮忽涌嚣声动:海潮突然涌动,发出喧闹的声音。 4. 山雨横来笔阵侵
诗句:京城人马簇如烟,秋榜何人看独先。 译文:京城里的人潮涌动如同烟雾一样,秋天的科举考试却无人注意到我。 注释:京城:指京城的繁华和喧闹。秋榜:秋季举行的科举考试,是文人墨客展示自己才华的重要场合。何人看独先:没有人注意到我。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京城中独自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京城的人潮涌动如同烟雾一样,诗人却无人注意到他,这表现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科举制度下
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有诗和之 隔江相送望芜城,四海悠悠见汝情。 事触悲欢心易醉,别牵南北梦先惊。 日边莫负看花约,湖上还寻种橘盟。 惆怅金山一回首,秋风独作蓟门行。 注释: 秉之送至京口别去,我有诗来回应他。 隔着江水相送,眺望着荒芜的城池。四海漂泊,看到你的深情。 事情触动了悲伤和欢乐,我容易沉醉。分别牵动了我们南北的思念,梦境先被惊扰。 不要辜负在天边的看花约定,在湖上追寻种橘的盟誓。
兴济阻风速沈方伯时畅饮 彻夜阴风河欲冻,扁舟牢碇古河滨。 南飞坐羡帆归疾,北上惟将梦去频。 客路寒暄同是客,人生行止岂由人。 蓬窗孤闷凭谁破,赖有江南曲米春。 注释:兴济阻风,即兴济渡黄河时遇到狂风。速沈方伯:速请沈方伯喝酒。时畅饮:当时畅饮欢聚。 译文:整夜的大风让黄河似乎也要冻结,我在古老的河岸上稳稳地停着船只。我羡慕向南飞行的船帆迅速返回,但我却只能频繁地向北飞翔。旅途中无论冷暖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还要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诗是送别诗,全诗四联,每联都写离别之情。第一联写学士赴任南京,满纸诏书,充满喜悦之意;第二联写学士两朝实录无愧于心,其声名远播四海
【注释】: 壬子校文南畿(今南京市)得诗十二首,其五:舟发龙潭驿。 舟发龙潭驿:指诗人从南京出发到龙潭驿乘船出发的情景。 王气东南日夜浮,画船十只向神州。 王气:帝王的气象。东南:指南方。日:太阳。夜:夜晚。浮:漂浮、流动。画船:装饰华丽的船。向:朝着。神州:中国。 山当好处如曾识,江到平时只似游。 当:面对、对着。好处:美好的景致。识:熟悉、了解。平常:平常的时候。只似:只像。游:游玩。
【诗句释义】: 未谓中秋今夕是,外帘瓜果特多仪:未曾想到,今晚的中秋佳节就来临了。外面挂满了帘子,摆满了瓜果。 月侵屋入窥文卷,席趁檐斜阁酒卮:月亮偷偷地爬进了屋子,偷看了我的书桌上的文稿;趁着檐头斜斜的,我找了把椅子坐在桌边品酒。 艳魄不辞忙里看,新寒先报客中知:虽然很忙,但我也不觉得苦,因为我知道我身在异乡,而家乡的亲人还在等着我回去。 燕山海月同谁赏,北望诗成有所思:我想到了燕山的海月
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 其七 至金陵 白下秋风擢桂枝,桂枝今日岂吾司。 钟山宛宛行来见,淮水悠悠别后思。 平市烟花应我识,前朝陵寝没人知。 道傍不用争先睹,便是当初赴试时。 注释: 1. 白下秋风擢桂枝:形容秋天的景色美丽宜人。白下,指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擢桂枝,指秋天的景象如同被桂花香气吸引的凤凰一样美丽动人。 2. 桂枝今日岂吾司:今天的桂花美景,与自己无关。 3. 钟山宛宛行来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以及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并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同时还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理解、赏析诗句的小技巧。 (1)“西曹社友多分散”一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是西曹,友人多已离散。“夫君”指陈无已。西曹:官名,即司隶校尉,掌管京城治安,相当于今市公安局局长。 (2)“雨露九天疏滞狱”一句,化用《汉书·刑法志》“雨露之泽,不下均矣;政有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