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玉汝看葵见寄 朝退归来不坐衙,门当委巷尚嫌哗。 不知半舫斋前竹,何似平廷院里花。 清爱雨声时起听,蔫愁日色每教遮。 小轩清荫都非旧,说与西人却似夸。 注释: - 《玉汝看葵见寄》是明朝王鏊的作品。 -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早晨退衙回家后,对衙门的繁忙和喧嚣感到不屑一顾。 - “半舫斋前竹”比喻了半舫斋前的竹子,而“平廷院里花”则指的是平庭院里的花。 - 诗中提到“清爱雨声时起听”
【注释】 赏心:赏心悦目。 宦情:官场上的心情。违,不合。 三载:三年。来游:来到游赏的地方。一日归:有一天就回去了。 殊草草:非常随便的样子。水边人去更依依:水边的送别的人已走远了,诗人还依依不舍,恋恋不舍。 郊原:郊野的原野。却略青骢:却把青色的马儿稍微放走了一些。青骢,指青色的马。 天水苍茫:天空和水面茫茫一片,无边无际。白鸟飞:白色的大雁在天空中飞过。 回首青山应笑我,漫将尘土涴苔衣
注释:我渴望喝京城西山的泉水,在盘陀山一洗尘埃,感觉非常清爽。用寒冷的水漱口,石头根上的水声响亮;阳光洒在云影上,云影平静而优美。众贤好聚会于山阴之地,而我仍喜欢在水底睡觉。从城里汲得一瓢水,把它洒向炎热的烟雾。 赏析:此诗以“玉泉”喻京城西山之泉,言其美。“三年渴思玉山泉”一句,直写其渴思之情。“濯足盘陀一爽然”,写其游兴之浓。盘陀山有“天下第一山”之称,诗人在此洗尘涤垢,真所谓“一爽然”。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谢氏三亭之韵中创作的第三首《采藻亭》。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译文: 池边小立,停驻在芬芳的采藻亭,奇异之物,真怀疑它是乐浪之地。 沙鸟自鸣,还自歇,野人相见,旋相忘,采摘浅水边的荇菜与云煮,归来倾筐带月湘。 想要献给吾皇,却感到羞愧,蓼花、蘋叶委秋霜。 注释: - 采藻亭:一种建筑名或地名,位于池边。 - 幽芳:芳香浓郁。 - 异品:不同寻常的物品或植物
诗名:《送谢祭酒之任南雍》 峻节高怀自可亲,两年史馆况为邻。 久甘静退元非病,稛载诗篇亦未贫。 台右人才多近古,当今师道复何人。 看详学制伊川在,士子东南要一新。 注释与赏析 此诗表达了对友人前往南雍任职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组,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未来事业的美好期许。 - 峻节:意为崇高的节操。形容人品格高尚,值得尊敬。 - 高怀
寄题明秀楼 湖上危楼势不崩,北人欲上怯初登。 檐前月写澄波影,天末云留碧嶂层。 山水吴中夸独胜,观游昔日记吾曾。 弱流不隔蓬莱路,欲去谁言病未能。 注释:在湖上的这座高楼显得非常稳固,它不受任何外界影响,仿佛可以抵挡住一切风雨的冲击(“势不崩”)。那些北方来的游客们虽然想要登上这楼,但内心还是感到畏惧,因为初次来到此地可能会心生恐惧(“欲上怯初登”)。 译文:湖上的高楼高耸入云,屹立不动
诗句: 昔年曾受异人书。 译文: 昔日,我曾得到过一位仙人的书信。 注释: 1. 昔年:过去的日子,指过去的某个时期。 2. 曾受:曾经得到或接受。 3. 异人:特殊的人,指不同于常人的人。 4. 书:信函、书信。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时刻收到一封神秘的信件的情感体验。"昔日"一词暗示了这种经历是在很久以前发生的,可能与某种重要的事情或启示有关
【注释】 1. 亭:指三亭。 2.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3. 见山:看到山。 4. 东西回合隐如环:东西环绕,宛如一个环形的山峦。 5. 崖:山崖。 6. 神先往:神仙先一步走了。 7. 丛桂:桂花,常在秋天开花,香味浓郁。 8. 理到静中应自得:道理在心中领悟到了,就自然明白了。 9. 事于身外不相关:事情发生在身体之外,与自己无关。 10. 金堂玉室:金碧辉煌的殿堂、美玉砌成的房宅。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寄汀漳守备西指挥 - 寄:表达作者通过书信或诗歌形式向某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想法。 - 汀漳:汀江和漳州,地名,位于中国福建省,与泉州接壤。 - 守备西指挥:指在汀州(今福建龙岩)担任守卫和防御任务的西指挥。这里可能是指地方的军事职务。 2. 几年作镇过龙溪 - 几:表示不确定的数量,但通常理解为几年。 - 镇:管理、控制一个地方。 - 龙溪:地名,龙溪位于福建省
【注释】方岩:山名,在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弱水、蓬莱:古代神话传说。 【赏析】《谢氏三亭》是南宋诗人谢枋得的一首七绝。此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 首句“望海亭”,“望”字领起全篇,点明地点和题意,同时写出了海亭的特点,为后文描写作铺垫。“方岩缺处”,方岩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这里特指宁波方岩景区;“著幽亭”,即建有幽静的亭子;“岌嶪多应负巨灵”,意思是说这个亭子高峻挺拔,仿佛能背负住巨大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