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
诗句原文: 节钺增辉翰墨场,偶因按部揽春芳。 梅花一赋惊才露,不信先生铁石肠。 注释解析: - 节钺增辉翰墨场:这里“节钺”指的是古代官员的权杖,通常由皇帝赐予,代表权威和地位。而“翰墨场”则是指文人墨客聚集的场所,强调了文官在政治中的重要角色和其文学艺术的成就。整体来看,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文坛上的崇高地位和对文化的极大贡献。 - 偶因按部揽春芳:“偶因按部”可能指诗人偶尔以巡查或视察为名
注释: 1. 槎使:即使者,指李盐政。虚传博望侯:博望侯是指张骞,槎使指的是他像张骞一样去探索。运租:指运输粮食。高咏:高歌。几经秋:经过了好几个秋天。 2. 诗人: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聚集在行台(官署),也就是诗人们聚集在一起。星聚:指聚集成群,这里用来形容诗人们如繁星般汇聚。行台:指官署。 3. 对月同登庾亮楼:指诗人和官员们一起登上庾亮楼,对着月光饮酒作诗。庾亮楼在建康(今南京市)的秦淮河畔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此题考核理解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的能力,是传统考试常有的题型。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从诗歌的形象、语言特点、表达技巧等方面展开分析即可。 “苔痕石上杂题痕,惆怅尊前手又分。”这是写诗人与友人在宴席中饮酒作乐的情景。“题”指题画上的字。“手又分”意为酒兴正浓时,两人频频举杯,一饮而尽。 “我亦青溪同结宅,输君不负北山文。”这两句是说
朋簪都似合延津,分手期敷四海春。 莫学公孙餐脱粟,要开东阁引贤人。 注释:朋簪都似合延津,指的是在朋友相聚时,大家似乎都在谈论着同一个话题,那就是如何为国家施展才能、贡献智慧。分手期敷四海春,意指朋友们虽然即将各奔东西,但他们的志向却是希望春天来临时,四海之内都能春暖花开、生机盎然。莫学公孙餐脱粟,这里的“公孙”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贤人或者是有德行的人物,而“餐脱粟”则是一种节俭的生活方式
注释: 1. 题息隐园图其三:题目为《题息隐园图》的第三首。 2. 爱招逸客敞高轩:喜爱召集游人,打开高高的窗户。 3. 四面山光半亩园:园子四周环抱着山,园中有一片土地。 4. 恰共翩翩吴季重(wù pīn piān piān wú jì zhòng):恰好与吴季重相合,吴季重是东晋名士。 5. 也来十日饮平原:也在这里饮酒十天。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息隐园中邀请宾客畅饮的情景
注释:萧疏的竹子在园中显得最为娇柔,心胸之中有丘壑般的化机。 我懂得向南华山悟真旨,图中画着的是邪还是非?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写画中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首句以修竹为景,描绘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第二句则通过对丘壑胸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第三句则通过对南华山悟真旨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全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
释义: 乌衣巷的华贵门庭,才华横溢的人才汇聚。千里迢迢来此求官的人,与主人把臂共饮。我怀念旧日的恩泽,如今在此卜居新地,靠近凤凰台。 译文: 乌衣巷的华贵门庭,才华横溢的人才汇聚。千里迢迢来此求官的人,与主人把臂共饮。我怀念旧日的恩泽,如今在此卜居新地,靠近凤凰台。 注释: -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东起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文德桥),北至中华路,西起状元楼,南到长乐路和中华门城堡。因晋代王导
【注释】 绿酒:指绿色的美酒,也形容绿烛。波生烛焰斜:波纹荡漾着,烛光在斜照中摇曳不定。西沽:今天津市河北区西南沽头镇。吴歌:即吴地的歌谣,泛指民间歌曲。消得(xiāo•dé):消解、消除的意思。离愁:离别的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诗写李盐政招饮,有客思家的情景。“吴歌”二句写酒席上吴歌缭绕,座中鱼跃出水面。诗人用“消得离愁住海涯”,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答题范围为“理解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然后仔细阅读诗歌,从诗歌中筛选出关键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即可。 第一句“千里探奇汗漫行,皖江云入豫章城”,意思是说:千里迢迢地来探寻奇景,皖江的云雾飘进了豫章城,诗人以“千里”“皖江”“豫章”三个地名来描绘自己到访庐山的情景。“千里”“皖江”“豫章”,是诗人到访庐山途中所经过的地方
【注释】 梁:指梁园,即梁苑。 凤雏山馆:指东汉末年名臣陈寔(字仲弓)的别墅,位于今河南淮阳。 池馆:指陈寔的宅第。 留得:留下。 凤雏:凤凰的美称,比喻人才。 五云:指仙人乘彩云。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友人在梁园所居凤梧山馆的题咏。首句点明地点和时间;二、三句写凤梧山馆之胜,以翠壁环抱,环境清幽,为下文写“家学”作了铺垫;四、五句写友人的学问渊博,声名显赫。全诗意境高远,语言典雅,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