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
【诗句】 平生慕两贤,非友而若师。 束脩好经籍,往往梦见之。 其一钱少詹,识我弱冠时。 注书抉渊原,辨字求据依。 前贤谬称许,谓云戴可追。 东原真天人,我闻恧且疑。 一为校理君,时徵入天扉。 点窜四部书,校录三通碑。 我方走江介,离隔如云泥。 长裾曳朱门,渐蒙孤陋讥。 遭逢得良友,与我斗识知。 汪狂而钱倨,更有洪君奇。 其学乃精绝,独到一世希。 孤蓬生于麻,白沙入以缁。 千年枕经籍,自以元朗期。
注释:秋天九月二日,我在工次上作诗。 霜螯一个个地排列在客人面前,菊花的花瓣离离落落,影子也很美好。 然而面对着酒杯和酒器,我无法引起兴致,黄河的万里之长就在我的胸中。 赏析:诗人面对秋菊,感叹时光如梭,自己却无为而老。他看到黄河的壮丽景观,想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悲凉。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腊月十九日为苏文忠生日招集同人设祀五亩园次集中游蒋山元韵 文物开来者,神灵肯惠然。 拜同庚子日,会仿永和年。 钟岭寻游屐,秦淮记泊船。 铸金思少伯,题象替青莲。 梁苑怀前度,吴宫借左偏。 犹龙归上界,驭鹤下层巅。 福让三生慧,廉陈一勺泉。 九州知诞日,千古惜生天。 手笔期同辈,心香结篆烟。 高寒回望处,玉宇月娟娟。 【注释】 腊月十九日:农历十二月初九。 苏文忠:指苏轼(1037-1101)
译文: 早晨我登上险峻的山峰,峰顶高悬,仿佛可以骑在屏风上。 岩壁上的气候多变,我的仆从神情也变得不同寻常。 我的目光流连着衣边的云朵,脚步滑过崖上的翠绿植被。 知道这里深藏仙人的踪迹,断崖如斧砍利落。 回望群峦隐去泉的声音,暗谷中聚集着风的气势。 蚂蚁行走显得威夷不惊,猿猴上升亦显凌厉有力。 倒视天上日悬白光,仰望黄云蔽天。 寒空中四垂光芒四射,积云浮在厚重的地面上。 只有听到天鸡的晨鸣
《题陈进士凝斋遗影次姚太史韵》是清代诗人孙星衍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释诗句,并附上必要的注释: 1. 国士思模范:指有才能的士大夫以道德行为成为人们的楷模。 2. 儒林想铸颜:儒士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像孔子一样,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 3. 纪群传世泽:记录和传承了世代的智慧和美德,使其流传后世。 4. 濂洛在人间:指濂溪先生和二程先生的思想与学问,至今仍存在于世间。 5. 子舍终身慕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指出不读《易》,怎能明白造物者之心;颔联,写《易》的九种不同解释,而真正主宰万物的真宰却难以捉摸;颈联,用太极、八卦来比喻《易》的道理,说明事物的变化是阴阳相互对立、斗争的结果;尾联,从古至今,消息变化不断,只有圣人才能通达自然之道,并把这个道理编纂在典籍之中。全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现出他的高远志向。 【答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题为《中州送邵太史入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中州送邵太史入都 - 元稹在中州(今河南一带)送邵太史进入京城。 2. 亦取正义名,冲远讵等夷 - 也因他的正义和崇高名声,使他与一般的人不同,不在同一水平上。 3. 陆佃郑樵辈,芜秽不足资 - 指陆佃、郑樵等人虽然有才华,但已被视为平庸之辈,不值得参考或借鉴。 4. 君书若行世
【注释】 1. 游茅山:在茅山游玩。洪大:作者的朋友。 2. 四首:这是第四首。郁冈:茅山的一个高峰。 3. 憩:休息,停留。 4. 转:曲折地,绕行。岩隈:山崖的边沿。 5.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6. 出地石齿齿:露出地面的石头像牙齿一样。 7. 群峰已低环:众山已经围绕成圈。 8. 兹冈复孤起:这座山峰独自耸立起来。 9. 山栖寡俗驾:山林中的隐居生活远离尘世的纷扰。 10. 客至
诗句: - 穆书失政和,猎鼓疑宇文。 - 继周数石刻,惟有斯篆存。 - 峄山会稽书,摹勒非其真。 - 兹碑立榛莽,缺画鬼所扪。 - 迩来碧霞宫,复遭野火燔。 - 岂其坑儒魂,来报焚书冤。 - 阿房三月灰,馀焰犹复然。 - 我言嬴秦罪,在废籀古文。 - 改篆而篆亡,毁经而经尊。 - 几令周孔字,禁抑不得传。 - 非有叔重功,六义无渊原。 - 堂堂李丞相,独著仓颉篇。 - 奉诏写石旁,下笔整不偏。
题方制府 尊甫恪敏公 万松丙舍图次韵 白首归来种万松,胄山南指大茅峰。 烟霞彩翠成千色,岩岫回环度几重。 第八仙都名迹在,万家敞地吉占逢。 望云未解宣风组,拥节思携访岳筇。 手植乔林经岁月,躬亲负土谢徒佣。 邠卿石自生前立,邵伯膏皆去后醲。 再世同藏遵盖祔,两朝三命益铭恭。 科名屡见孙枝发,节钺频听雁序噰。 畿辅神君曾绘象,甘泉贤母亦图容。 地灵精爽时归鹤,树古之而欲作龙。 读礼身常依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