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琛
淸末民国初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原字长菴,改字伯潜,字伯潜,号弢菴、陶菴、橘隐,晚号听水、沧趣。 陈家累代簪缨,为榕城望族。 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 宝琛年十三岁,县学秀才,十八岁中举。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戊辰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授编修。 陈宝琛兄弟六人,三人进士,三人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 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
谢心畬分贻戒台山桃
合充净供法王台,却渡浑河溷俗埃。 若个真能留核种? 吾衰久不见花开。 老僧寄速亲装笼,居士分甘费数枚。 等是与山缘未断,秋凉犹拟就松来
叔毅陪枚老雯青游青原山寺予未获偕雯青为图于帐额枚老有诗时光绪癸未九月也豫侄装标乞题感赋
五十年来万事非,山门可复似年时? 承平扫塔犹无分,衰暮皈禅未有期。 吊古却添今昔感,纪游况积死生悲。 画师诗老相随尽,墨帐平居尚此遗
西湖法相寺古樟仁先结亭其侧为图属题
伟此翻风动日材,百千历劫护香台。 幸无匠伯操斤顾,抵作缁流结夏来。 独树擅奇好山水,把茅隔绝俗氛埃。 眼看王迹摧排尽,谁为郊坛古柏哀
题族孙吉士超山遗爱图
吾宗家世习勤民,厌直承明墨绶新。 治水自完司牧分,立祠曾及去思身。 卅年树穫犹遗孑,万本馨香傥降神。 至竟此邦风俗厚,相望林社峙湖漘
清明后十日观杏花旸台山复儿随儿褧女及继絜纮綮绂荷樨稻诸孙从
春寒易误看花人,阴岭阳崖本不均。 骤暖料难留过夜,猛风恐又簸成尘。 一年韶景容轻负,七憩禅栖未厌频。 长愧胜情周与傅,山中迟伫辄经旬
甲戌元日
谁分行年过务观? 旁人又以儗衡山。 愧无文采风流似,傥及承平气象还。 庭树手栽聊可荫,门桃亲署莫嫌孱。 养生岂外庖丁理,挂壁雕弧不再弯
次韵答松客
扪腹朝朝累大官,雪中屋暖不须宽。 关山仍岁来奔问,涧谷无心及考槃。 谁解倒悬苏世患,忍持迂论责君难? 辽东毕竟龙兴地,四海横流底得安
吴蔚若宫保八十赐寿
贞元朋辈久凋零,晚及同朝又两星。 禁闼梦痕馀箧烛,耆英心学见书屏。 兴贤故事工歌雅,增秩殊荣帝锡龄。 潘傅后先辉里乘,霓裳一曲会重听
病山侍郎夏间来觐直讲至八月始归留诗索和次韵寄沪
否极谁能理乱丝? 殷忧启圣此其时。 陈谟惠迪亲耆德,凝命维新缵旧基。 别久故应前席数,来迟自负盍簪期。 心声悱恻犹相及,朝暮江云入梦思
次韵愔仲
葵无早暮总倾阳,菊已衰残尚耐霜。 西日麾戈容可返,北风携手敢嫌凉? 此邦渐喜稀桴鼓,隔岁还来就咏觞。 民欲天从宁或爽? 关山自古有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