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南英
【注释】 汲取新泉至:指汲取山中清泉。 红垆自煮茶:用陶罐在火上煮茶。 主人能爱客:主人非常喜爱客人。 稚子解呼爷:小孩子懂得称呼长辈。 近水宜栽竹:靠近水源的地方适宜栽种竹子。 锄园好艺花:在花园里锄草,有利于花卉的生长。 故乡浑不见:家乡的景色已变得模糊不清。 即此当归家: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吧。 【赏析】 《重过桃都,赠家子荣子明昆季》是清末诗人张维屏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回到故乡后
【注释】 1. 萧瑟秋先至:萧瑟,指秋天的风声。先至,指先于其他季节到来。 2. 惊人此一鸣:此一鸣,这里指蟋蟀。 3. 似闻胡地乐:胡地,指边塞。此处以胡地比蟋蟀。 4. 忽动故乡情:故乡,指诗人的家乡。 5. 冷月空诸籁:空诸,佛教语,意为“无所有”。诸籁,即各种声音。 6. 残灯已四更:残灯,即残存的灯光。四更,即深夜。 7. 及时同感喟:及时,指在适当的时候。感喟,感慨叹息。 8. 汝
【注释】 揭阳县:今属广东省。榕江:揭阳县的一条河流,在县城北。潮州府:明清两代的行政区名。潮至:即“潮水至”。 棹(zhào):船桨。铁峰道:指铁峰山。玉滘关:古关隘名。 风信转:风吹来的消息。水痕:水流的痕迹。渔灯明灭间:渔船上的灯火时明时灭。 【赏析】 《揭阳夜发普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诗人从揭阳县乘船出发去潮州府。揭阳到潮州,有一段路程。这首诗就是写这一段行程的感受和心情。
【解析】 “回忆流离日,全家寄主人。穷途逢侠客,避地作遗民”:回忆起流离失所的日子,全家人寄居在主人家里;走投无路之时,遇到一位侠义之士,便投奔到他那里,以避世为名,做了遗民。这两句是说,作者在流落之际,曾寄居于主人家中,后来因避祸隐居,做了遗民。“衣食犹多累,功名未了因”:衣服、食物仍然有很多负担,功名还没有实现。这两句是说,尽管作者生活清苦,但功名未得,所以心中仍有不甘。“挂冠如有日
牡丹(丁酉、戊戌(光绪二十三~四年、一八九七~九八)) 春色随年至,书窗独养花。 移根如槁木,得气茁新芽。 富贵行吾素,风尘惜物华。 敢同姚魏种,黄紫斗豪奢? 注释: 1. 春色随年至:春天的气息随着时间的到来而到来。 2. 书窗独养花:在书房里独自欣赏和培养花朵。 3. 移根如槁木:将牡丹的根移植到干燥的环境中,就像将一棵枯萎的树木移植到土壤中一样。 4. 得气茁新芽:得到了生长的力量
诗句如下: 山亦如云落,重天倒地横。 排空千万树,守汛两三兵。 过雨莺声滑,冲风鹭翅轻。 摩崖多赭石,疑是夕阳明。 翻译如下: 山峰如同云朵般落下,天空仿佛颠倒,大地倾斜。 树木排列在高空中,像千万座山一样壮观。 雨过之后,鸟儿的叫声变得轻柔;风吹来时,白鹭的翅膀轻轻摆动。 摩崖上覆盖着大量的红色岩石,好像夕阳的余晖照耀在上面。 注释如下: 这首诗描绘了陆丰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
【注释】 辛丑、壬寅:指光绪二十七年(1901)和光绪八年。 归计约:打算回家的计策。 薄缘:缘分浅薄,指婚姻不美满。 慰贴:安慰,慰藉。 婵娟:月亮明亮的样子。这里用作女子的代称,指自己的美丽。 刀环:即刀环,刀柄上套铜箍的部分。此处比喻爱情的束缚,意喻爱情像套在手上的刀环一样,使人不得自由。 【赏析】 这首词是写闺怨的。全词通过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抒发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注释】 闻樨:闻樨学舍,指闻樨学舍的读书处。解馆:科举时代考中举人、贡士者,入太学受业,称“入泮”,或“解馆”。 初四夜:农历十二月初三日。灯花:元宵节燃灯时,灯芯上结了花,故称。喜而志之:高兴而记下来。 其一:第一首。 终年伴我读书帷,方与青灯怅别离。 终年:全年。伴我:与我一起。帷:帐子。方:正。青灯:古时读书用油灯照明。怅别离:惆怅地离开。 今夜忽开花灿烂,多情若此可无诗? 今夜:今天
【注释】 客居:客居他乡。杂兴:即景抒情之作。丁亥:清光绪十三年(1887)。 残檠:指微弱的灯光或烛光,檠是古代的火把。半灭明:指残灯半灭。 原:同“源”,本原。寂寞:孤独,冷落。 虫声:夜中的蟋蟀鸣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生活的诗。诗人在异乡漂泊,思念家乡,但家乡的亲人又何曾不怀念他?这种思乡的情绪和孤独的生活状态构成了这首诗的主题。 首句“乡思知多少”
【注释】 与谢石秋、星楼、林湘畹、黄茂笙游冈山超峰寺中途遇雨 其四 (壬子(中华民国元年、一九一二)) 海外无名胜,南来祗此山。 偶同乡老话,犹认故侯颜。 莫问十年事,且偷半日闲。 愧非苏玉局,留带镇禅关。 【赏析】 首联写游山途中的景色和心情。作者从海外游学归来,来到这南来的名山,心中无比欢喜,觉得这里才是真正的好地方。 次联写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作者与朋友一同游览山中美景,聊起旧日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