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南英
【注释】 拟小游仙:模仿《小游仙》。其三:诗作第三首。壬子(1912):指作者在民国二年(1913年)所作的《满山开遍碧桃花》一诗,是此诗的起兴之词。 碧桃:即“红桃”,一种花木。 仙姬: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第几家:犹言“哪家”。 刘晨:传说中人面蛇身的神仙。阮肇:《搜神后记》卷七载:“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与共语,甚悦之,遂结金兰之友。” 绛洞:神话中的仙境。胡麻:指仙家的食物。 【赏析】
【注释】 ①竹枝:古代民间歌曲名,相传为屈原所作。②丝:细线。③庶务纷更:国家大事频繁发生。④灾黎:指遭受灾害的百姓。⑤小劫;小范围的灾难或不幸。⑥幽冤:深重而难以申诉的冤屈。⑦天知:上天知道。 【赏析】 此诗是诗人留别台南诸友之作。诗中抒发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国事的关注和思考。 首句“竹枝唱罢泪如丝”,意思是说,在演唱了一曲竹枝歌后,诗人不禁泪流满面
和王泳翔留别台南诸友原韵之ㄧ(为乙未(1895)诗作。)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文坛犹记竹溪西,一队鞭丝帽影齐。 南国香销名士尽,杜鹃休向耳边啼。 我将为您解释这首诗: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文坛犹记竹溪西”:这里回忆了文人墨客聚集之处的竹溪西面,表达了对过去文人聚会场景的美好记忆。 2. “一队鞭丝帽影齐”:描述了一队文人带着他们的书卷、帽子,整齐地集合在一起的场景。 3.
【注】吊吴季篯参谋: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五月甲午(1日),中法战争爆发时,清政府派左宗棠督师援越。吴季篯即吴大激,字子敏,江苏无锡人,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僚。 乙未(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光绪皇帝的年号。 彰城:在今安徽省淮南市境内。 火色:指朱红色。 鸢肩:像鸢一样高耸的肩膀。 死犹仗剑:死后也手持宝剑。 雄鬼:威猛的鬼魂。 浪仙:诗人自谦的自称。 师退次:老师退位休息的意思。
拟小游仙 其二 群仙高会在蓬瀛,我亦仙班旧有名。 神女宓妃相顾语,痴仙祇认许飞琼。 注释: - 群仙高会:形容众多仙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或进行某种活动。 - 蓬瀛: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这里指仙境。 - 我亦仙班:表示自己也是仙人的行列中的人,拥有一定的仙家地位。 - 神女宓妃: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美女嫦娥(神话中为后羿之妻)和仙女瑶姬。 - 痴仙:指沉迷于世俗而忘记自己身份的仙人
注释: - 扁舟一棹马江平:用扁舟比喻自己,一棹指的是船桨。马江口是地名,此处泛指家乡的江河。 - 席帽依然太瘦生:席帽是指一种帽子,这里指诗人自己。太瘦生可能意味着诗人身材消瘦或者年岁已高。 - 卖藕小娃犹认得:卖藕小娃可能是一个在马江边卖莲藕的小贩,这里指那个卖藕小娃还记得诗人过去来过这里。 - 笑余三度到榕城:榕城是福建省福州市的别称。这句话表示诗人已经第三次来到榕城了。 赏析:
【注释】 琼浆:美酒。白玉醪:用白玉制成的酒。瑶池:传说中王母娘娘的花园。蟠桃:传说中的仙果。麻姑:传说中的仙女。搔:按摩,此处指搔痒。 【赏析】 此诗作于壬子年(1912),诗人在京城寓所饮酒赋闲之际,偶得一梦,梦中见到瑶池阿母献上蟠桃。醒来后,诗人以梦境为题材,写下了这首《拟小游仙》四首之四,表达了他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二句:“一醉琼浆白玉醪,瑶池阿母饷蟠桃。” “一醉琼浆白玉醪
【解析】 “拟小游仙之一”是诗题,“壬子(中华民国元年,一九一二)”是作者在这首诗中的落款时间。 “仙山何处是蓬莱”,意思是:那神仙居住的地方在哪里呢?这是问句。“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之一,即瀛洲。传说秦始皇曾到过,并派徐福去求长生不死之药。“弱水三千去不回”的意思是:有弱水流经的沙漠有千万条,我却不能回头再走一遍。这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奈和感叹。 “红羊劫尽复归来”的意思是
闻樨学舍将于腊月初五日解馆。初四夜,灯花忽开,喜而志之 其四 (甲申(光绪十年、一八八四)以前)。 有心腊烛还垂泪,何事灯花艳到明? 是否春光知独占,佳音漏泄到寒檠? 诗句解析: - "有心腊烛还垂泪":“有心”指的是心中有某种情感或期待,“腊烛”通常指冬日里的蜡烛,象征着希望和期待。这里的“垂泪”意味着蜡烛流泪,暗喻着期待中的心情如同泪水般激动和期盼。 - "何事灯花艳到明"
【解析】 (1)黄果:一种水果,果实黄色。 (2)浮沉:漂浮和沉没。这里指四月天气。 (3)树头:树上。 (4)新鲜:新鲜可口。 (5)异乡: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 (6)忽:忽然。 (7)别汝:分别你。 (8)十年:已过十年。 【答案】 译文:瓜果飘浮在四月的天,树上的果实又新鲜。突然之间,故乡的味道又涌上心头。离别已经十年了,你在异乡还好吗?赏析:诗题“黄”为辛丑至壬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