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秋先至,惊人此一鸣。
似闻胡地乐,忽动故乡情。
冷月空诸籁,残灯已四更。
及时同感喟,赠汝可怜名。
【注释】
- 萧瑟秋先至:萧瑟,指秋天的风声。先至,指先于其他季节到来。
- 惊人此一鸣:此一鸣,这里指蟋蟀。
- 似闻胡地乐:胡地,指边塞。此处以胡地比蟋蟀。
- 忽动故乡情:故乡,指诗人的家乡。
- 冷月空诸籁:空诸,佛教语,意为“无所有”。诸籁,即各种声音。
- 残灯已四更:残灯,即残存的灯光。四更,即深夜。
- 及时同感喟:及时,指在适当的时候。感喟,感慨叹息。
- 汝:你。
- 怜:怜悯、同情。
- 可怜名:可怜的名声、名望。
【赏析】
《闻蛩》是清代辛丑年(光绪二十七~八年,1901-02)诗人闻一多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听到蟋蟀声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争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言志诗。
首句“萧瑟秋先到”,以秋风起笔,点明时节,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第二句“惊此一鸣”,用“一鸣”比喻蟋蟀的叫声,表现出蟋蟀的声音清脆悠扬,引人入胜;第三句“似闻胡地乐”,将蟋蟀的叫声与边塞音乐相比较,既写出了蟋蟀声音的特点,又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意;第四句“忽动故乡情”,写听到蟋蟀声后引起的乡愁,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第五句“冷月空诸籁”,写月光下蟋蟀的叫声,烘托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第六句“残灯已四更”,写夜色深沉,残灯摇曳,蟋蟀之声更加凄凉,进一步渲染了气氛;最后一句“及时同感喟,赠汝可怜名”,以蟋蟀的叫声为题,抒发了对战争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表达了对蟋蟀的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言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