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年伴我读书帷,方与青灯怅别离。
今夜忽开花灿烂,多情若此可无诗?
【注释】
闻樨:闻樨学舍,指闻樨学舍的读书处。解馆:科举时代考中举人、贡士者,入太学受业,称“入泮”,或“解馆”。 初四夜:农历十二月初三日。灯花:元宵节燃灯时,灯芯上结了花,故称。喜而志之:高兴而记下来。 其一:第一首。 终年伴我读书帷,方与青灯怅别离。
终年:全年。伴我:与我一起。帷:帐子。方:正。青灯:古时读书用油灯照明。怅别离:惆怅地离开。
今夜忽开花灿烂,多情若此可无诗?
今夜:今天。忽然:突然。花灿烂:形容灯火通明。多情若此:多情到了这种程度。可无诗?:可以不用写诗吗?
【赏析】
此为咏灯之作。诗人在学舍中读书一年,与灯火相伴,十分惬意。但今年正月里,灯花忽然开放,又勾起他离别的伤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全诗以物起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开头两句写灯花的开放是偶然的事,是高兴的事情,所以把它记了下来,并加以赞美。“终年”二字点明时间,说明诗人和灯花相伴的时间很长了。“方与青灯怅别离”一句承上启下,承接前句而来。灯花的开放,使诗人想起了一年前自己离开学舍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惆怅。“青灯”,即油灯,这里泛指读书用的灯光。诗人在这一年中,一直过着孤寂的生活,现在又看到灯花开放,就更加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这两句从“灯花”着笔,自然引出后文对灯花的描写。
三、四两句写灯花开放的景象,是全诗的重点。“今夜”二字照应开头的“初四夜”。“忽开”,是说灯花开放得快。“灿烂”,是说灯花开放得很盛。诗人抓住这两个特点,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灯花开放的图画。“多情”二字是诗人对灯花的感情寄托。“若此”,是说灯花如此多情,令人感动。“可无诗?”这是诗人自问自答的话。“可无诗?”是说可以不写诗吗?“多情若此”是说诗人对灯花的感情寄托很深,因此不能不写诗。“多情若此”四字是全诗的核心。“若此”,就是如此,“多情”就是深情厚意。诗人把灯花比作有情有义的朋友,既写出了灯花的特点,也表达了自己对灯花的喜爱之情。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灯花的感情寄托的进一步发挥。诗人在学舍中度过了一年孤独寂寞的生活,今晚见到灯花开放,不禁想起离别的情景,觉得灯花生得正是时候,正好陪伴他度过这个漫长的夜晚。诗人想到灯花如此多情,自己也应该写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因灯花生得及时而感到欣慰,也表明了诗人对灯花生得及时的珍视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