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梓
佳公子招游郊野座中赠陈省斋 闽南恒把袂,塞北又联觞。 万里存君我,千秋共肺肠。 有书延贱命,无语慰高堂。 敢复言忠孝,酸心抚白杨。 注释: - 佳公子招游郊野座中赠陈省斋:佳公子邀请我到郊野游玩并在座中赠送礼物给陈省斋。 - 闽南恒把袂:闽南地区常用挥手告别的方式表达友谊或道别。 - 塞北又联觞:在塞北又相聚畅饮。 - 万里存君我: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即使相距万里也要相互守护。 -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如第一句中的“荡”是修饰“寒沙”的,意思是“日色”使“寒沙”变得温暖起来;第二句中的“归鞭促暮笳”中“促”是催促的意味,意思是“归鞭”催促着“暮笳”;第三句中的“萦”是缠绕的意思,“深绿隐渔家”的意思是“乱红”缠绕着马足;第四句中的“严城月”是指月光洒满城墙
【注释】: 绝足追巢谷:意思是要追寻古代隐士的足迹。 间关访谪仙:意思是要访问被贬的仙人。 朔雪:北方的雪。这里指边塞。 行日泛江烟:意思是在南方的江面上飘荡。 龙沙:沙漠,这里指沙漠边的边陲之地。 中原旧丰沛:指的是中原地区昔日的富饶。 拟辽天 :想仿效辽地(辽代)的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友人龚默识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赞美友人之才和志向为主旨,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诗句释义和赏析: 1. 铁岭回沈(出关非作客,到沈却如何。) - “出关”指的是离开家乡或原居地,“非作客”意味着不是在异乡他处。 - “铁岭回沈”可能是指从一个地方返回另一个地方,这里的“回”可以理解为返回或归来的意思。 - “到沈却如何”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可能是对即将到来的回归有些不确定或担忧。 2. 破械身还我,编氓姓属他。 - “破械”可能指的是打破束缚或解除限制。 -
烽台晚眺 极目俯高邱,清笳隐戍楼。 万山环地落,一海抱天流。 白骨何年战,黄云终古愁。 徘徊无限意,霜月满征裘。 注释: 烽火台上傍晚远眺,目光所及尽是高高的山丘;远处的戍楼里传来悠扬的号角声。 四周被群山环绕,仿佛大地也低垂下来;大海在脚下奔腾而过,仿佛天空也被它托起。 那些曾经奋战沙场的将士们,他们的灵魂安葬在哪里?黄云弥漫的天空,似乎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我在这里徘徊
【解析】 1.“惨淡柳条黄”,句中关键词是“惨淡”。惨淡,指颜色黯淡。这里形容春天的景象,柳条发黄了。柳条泛着黄色,暗示了时令的早春,也暗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2.“兵车适异乡”,句中关键词是“兵车”。“兵车”是指军队乘坐的车。这里用“适异乡”来说明自己离家远行,远离故乡。 3.“亲朋双泪眼”,句中关键词是“双泪眼”。双泪眼,两个眼睛都流泪。这里用“双泪眼”来形容亲人朋友和自己一同流下眼泪。
译文: 清晨出发,寒冷的夜里醒来,旅途使人困惑。 野火烧毁了戍楼,荒芜的城墙环抱着冻溪。 月亮嘶鸣着在旅店前奔跑,寒霜报晓五更鸡啼。 冷灶里余烬仍在吹着,打开门来看到正西的太阳。 注释: - 驱人寒夜起: 让行旅的人从寒冷的夜晚中惊醒。 - 行役意如迷: 旅行的心情使人感到迷茫和困惑。 - 野火烧残戍: 野火烧毁了废弃的军营或哨所。 - 荒城抱冻溪: 荒芜的城市环抱着结冰的小河。 -
【注释】 乱石丛生,草木繁茂。山回路转,似乎已至尽头,云散后,才觉出山峰如画。养拙不辞车马喧,居仙不在楼台高。惭愧那些烟水之间,有我独奏的笛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元二年(759)流放夜郎时所作。前两联写乱泉、草木、山川、云彩,表现了诗人贬谪途中对家乡的深切怀念。颔联两句用一“疑”字把读者引入到一种迷蒙而空幻的境界中。颈联点出自己的志趣:宁愿养性守拙,不求荣华富贵;也不愿做神仙之侣
【诗句释义】 叶家坟: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断蓬轮不断:比喻叶家坟的人像被风吹断了的蓬草一样,没有后代,无法延续下去。 伫望日西斜:形容时间过得很慢,好像在等待夕阳的落山。 气肃天蒸海,冰消地坼花:描述了一种天气现象:天空中充满了严肃的气氛,海面上热气蒸腾,大地裂开了,花朵也融化了。 乌风翻白骨,鬼雨走黄沙:形容这种天气现象非常可怕,仿佛有黑色的风和白色的骨头在飞舞,还有黄色的沙子在飞。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随家严赴诗社与钱牧斋杜于皇程穆倩汪湛若诸前辈赋淮阴钓台得寒字” - 注释:“家严”指的是家中的长者,此处可能是说作者的爷爷或父亲等长辈。“钱牧斋”和“杜于皇程穆倩汪湛若”都是当时的文人雅号。“淮阴钓台”指的是淮阴侯韩信的钓鱼台遗址,这里用来象征历史人物。“得寒字”可能是指得到的诗句中有“寒”这个字,或者是说通过这个题目表达出某种情感或意境。 -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