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乱泉流,生憎草木稠。
山回疑路尽,云散觉岩秋。
养拙应辞韨,居仙不在楼。
愧他烟水际,长笛一扁舟。
【注释】
乱石丛生,草木繁茂。山回路转,似乎已至尽头,云散后,才觉出山峰如画。养拙不辞车马喧,居仙不在楼台高。惭愧那些烟水之间,有我独奏的笛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元二年(759)流放夜郎时所作。前两联写乱泉、草木、山川、云彩,表现了诗人贬谪途中对家乡的深切怀念。颔联两句用一“疑”字把读者引入到一种迷蒙而空幻的境界中。颈联点出自己的志趣:宁愿养性守拙,不求荣华富贵;也不愿做神仙之侣,只求在山水间逍遥度日。尾联写自己愧怍之情,以长笛自娱,与自然景物为伴,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此诗写得清丽飘逸,意境深远,情调闲雅,格调高远,是一首抒情佳作。
全诗以“山”、“云”起兴,以“烟水”收结,结构严谨,浑然一体。首联写乱泉、草木、山川、云彩,突出诗人对乱石丛生的山道、草木繁茂的山林、云雾缭绕的岩壁、秋色萧瑟的群峰的喜爱。颔联由景入情,用“疑”字把读者引入到一种迷蒙而空幻的境界中,表现了诗人贬谪途中对家乡的深切怀念。颈联用一“辞”字把读者带入到一种闲淡而超脱的心境,表达诗人远离世俗,追求闲逸的生活的志趣。尾联用“愧”字把读者引入到一种愧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