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梓
【注释】 栖:栖息,指隐居。采芝:采集灵芝、仙草等名贵药物。不采薇:不采集一般的野菜。长饥:永远不得饱足。开士:道士。无长饥:永远没有饥饿之苦。飘然:超俗脱尘的样子。尘外:尘世之外,即出世人所居之处。撒手:放开手,放手。何事:什么事。流水:流水不息。千万年:一千年。妖冶(yǎn):妖艳,美丽而迷人。灵奇:神奇奇妙。终是著相处:终究要留在人间。著,同“着”。高卧:安闲地躺着。天台:山名
题咏: 翠色环绕的孤亭, 亭外古树环抱。 早晨观赏四山云彩, 黄昏聆听群鸟归巢。 暑气不能侵入, 秋风长啸。 偶尔有幽人来访, 一起探寻幽谷。 译文: 翠绿环绕的孤独小亭子,亭外围绕着古老的树木。 清晨,我站在亭子上眺望四周的山脉,云雾缭绕,景色宜人。 傍晚时分,我听到鸟儿们归巢的声音,它们在树林中欢快地歌唱着。 夏天的炎热并不能侵扰我,因为周围的树木为我遮挡住了热气。 秋天的时候
医巫闾山 瞻彼闾山,巍巍灵厚。 长白荫东,祁连翠右。 地势望脉通,挺载干覆。 郁郁葱葱,发祥启佑。 奠镇幽方,默相我后。 神其赫思,飙旗电骤。 玉宇金镛,照振岩岫。 昔肇虞封,今邀圣构。 昭兮极兮,泉膏霭耨。 至哉圣皇,两间造就。 川岳效灵,陈华吐秀。 永永万年,祝无疆寿。 注释: 1. 医巫闾山:位于中国辽宁省东部,是辽东半岛上的最高峰之一,也是中国东北的名山之一。 2. 瞻彼闾山
茫茫大海,何为彼岸?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迷茫的感慨。大海象征着人生的广阔无垠,而彼岸则暗示着人生的终点和起点。诗人在茫茫大海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却不知何处是彼岸。 险哉险哉,波涛浩瀚。 这里的“险哉险哉”形容波涛汹涌、危险四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艰辛和挑战。波涛浩瀚则形象地描绘了人生旅途的艰难险阻,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鲸鲲若山,狰狞欲啖。 这句诗以鲸鲲为比喻,描绘出一幅凶猛的海兽图景
【注释】 题画罗汉:描绘了一幅画中罗汉的形象。 杖不自持:拄着拐杖却无法支撑自己。 童子如妖:童子的神态像是一个妖媚的女子。 摇唇弄齿:形容童子张大嘴巴,露出牙齿,做作的表演。 柴风欲焚:大风如柴火般猛烈,想要烧毁一切。 草霜欲死:草木上的寒霜像是要使它们死亡一般。 纵有灵芝,亦不能起:即使有灵芝这样的神药也挽救不了他。 嗟哉此躯:感叹自己的身躯。 如水如纸:像流水一样,像纸张一样脆弱。
白云蒸蒸,高台层层。 注释:云蒸蒸,形容云彩缭绕上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云雾弥漫的景象。高台层层,意味着高大的山峰层层叠叠,展现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 梧桐兔落,杨柳鸦惊。 注释:梧桐树下,兔子落下;杨柳旁,乌鸦受惊。这里的“梧桐”和“杨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植物,分别象征着秋天的落叶和春天的生机。而“兔落”和“鸦惊”则分别描绘了动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反应,增添了诗句的趣味性和画面感。
【注释】 题画罗汉: 题:题写。罗汉:佛教中指释迦牟尼的弟子们。这里指画中人物。 偶逢:偶然遇到。石:山石,即“顽石”。 就之: 靠近他(指画中的罗汉)。 欲眠: 好像想要睡觉似的。 岩草拥后,松风落前: 在岩石的后面有茂盛的草木,前面有松树和风。 西方东土:佛教称东方为“净土”、西方为“极乐世界”,故以“净土”和“极乐世界”代指佛国。 山隈海边: 山弯里,水边。隈:山弯里的凹处。 有此乐国
这首诗的大意是:画中有一个宝塔,七层,只有锥子那么大。在掌心里玩耍时,就像是小孩子一样。显示出神通的力量,却违反了清规戒律。耸身进入塔内,发出大光辉。照亮五部世界,宝网罗住它。相索南去和风起,草偃风吹动。 注释: 1. 题画罗汉:题目是画中的罗汉形象。 2. 宝塔七级,其小如锥:宝塔有七层,每一层就像一根小锥子那么小。 3. 掌中游戏,如同小儿:在手掌中玩耍时,就像是小孩子那样无忧无虑。 4.
【注释】 清且豪:清雅豪放。 眉间紫气:指人有非凡的才华,如神仙一样。 石室:书屋。 上苑:皇家园林。 兰阁妆成:即“兰阁妆新”,形容女子化妆打扮得花枝招展。 春雨:比喻女子的美貌。 可儿:指小女儿,也指女子。 神彩英英:形容神采奕奕,光彩照人。 宫花:指宫中的花朵。 虎头:唐代诗人李正封的字。繇不逢:遇不到。 良工:好工匠。 尺幅:指小幅画卷。 眼镜不明:形容视力不佳,看不清。 逸情:闲情逸致
我们需要对这首诗的格式进行理解,即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对每句话的解释: 1. 题画罗汉:这是一首诗的题目,意指描述画中的罗汉。 2. 合掌陈词,问以大道:描绘了一个场景,画中的人物正在合掌(双手合十)并开始询问关于“大道”的问题。 3. 大道伊何,嚷嚷闹闹:这句话表达了对“大道”的疑问,认为大道是混乱和喧闹的。 4. 云过不滋,水流泥淖:描述了云飘过天空而不带来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