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陈词,问以大道。
大道伊何,嚷嚷闹闹。
云过不滋,水流泥淖。
道在理中,理为道盗。
罗汉本领,恐不能到。
敢问如来,不言而笑。
我们需要对这首诗的格式进行理解,即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对每句话的解释:
- 题画罗汉:这是一首诗的题目,意指描述画中的罗汉。
- 合掌陈词,问以大道:描绘了一个场景,画中的人物正在合掌(双手合十)并开始询问关于“大道”的问题。
- 大道伊何,嚷嚷闹闹:这句话表达了对“大道”的疑问,认为大道是混乱和喧闹的。
- 云过不滋,水流泥淖:描述了云飘过天空而不带来滋润,水流在泥泞中挣扎的情形。
- 道在理中,理为道盗:指出了道理(或哲学)可能会偷走(或改变)原本存在的“道”(或自然之道)。
- 罗汉本领,恐不能到:表达了对画中罗汉能力的怀疑,认为他们可能无法到达真正的“道”。
- 敢问如来,不言而笑:表示了对佛陀(如来佛祖)的理解,他不需要说话就能让人明白。
注释
- 题画罗汉:描绘画中人物形象。
- 合掌陈词,问以大道:画中人物合掌,似乎在请求解答“大道”的问题。
- 大道伊何,嚷嚷闹闹:对“大道”的不理解,认为它混乱无序。
- 云过不滋,水流泥淖:比喻事物表面的喧嚣与实际的内在本质无关。
- 道在理中,理为道盗:强调理论(或理性思考)有时会破坏或改变事物的本然状态。
- 罗汉本领,恐不能到:怀疑画中罗汉的能力,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领悟“大道”。
- 敢问如来,不言而笑:表达对如来的敬意和理解,他的话语虽少却意味深长。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了一幅富有哲理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大道”的追问和对“理”与“道”的关系的探讨,表达了对事物本质和真理的追求。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同时,诗人通过对如来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言语的理解和智慧。整首诗既富有艺术感染力,又能引发人们对生活和宇宙的深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