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迈
注释: 野处亭:在野外修建的亭子。 莫厌攻台万杵声:不要让这敲打台基的声音厌烦。 芝亭入望得双声:站在芝亭内远望,能听到两重声音。 快邀明月无馀地:赶快邀请明月来,不要有遗漏。 俯瞰澄江不碍城:放眼看去,看到江水清澈,不会妨碍城市的建筑。 花雨着人迷杖屦:花瓣落下,落在人的鞋上,让人感到迷离。 松风呼梦绕厢荣:松树枝叶摇曳,发出呼啸声,仿佛在梦中环绕。 弟兄丘壑平生事:这是兄弟两人共同的生活经历
译文: 在新建的分绣阁题词寄给朋友,新阁何隆隆,经营自兹岁。其前山送青,其下竹交翠。景物日夕佳,登临春秋异。治中公事暇,领客共留憩。四座欢相酬,寿主珍重意。向来蓬瀛上,视此毋乃愧。主称客意好,是事幸且置。拄颊饱看山,朝来殊爽致。 注释: - 诗题中的“分绣阁”可能是作者为其友人所建的一个别居或亭台。 - “新阁何隆隆”:新建的阁楼多么雄伟、壮观。 - “经营自兹岁”
【注释】 楼:此指蒋亿的楼。极目:放眼远看。悠然:悠闲、自在。闽岭:指福建省的山脉,这里指福州一带。百重通北路:即百级山路通北路。楚江:指长江。叶县:汉代地名,今河南省叶县,在今平顶山市西南。《汉书·地理志》:“叶,故国。”注:“叶,古叶县也。在河南叶县西。”郎官:指汉光武帝刘秀的大臣宋弘。他为人正直,曾拒绝娶公主为妻,被贬出京师长安,任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令。后来刘秀当了皇帝
【译文】 龙停歇时怀念柳垂在堤岸,正喜欢高风聚集剩溪。 流水一直顺着青障流下,孤烟更在白云西边。 村中舂米声声相迎,浦边树木连云远望自迷。 无限新诗和好酒,可能容我醉时题诗。 【注释】 (1)龙停歇:指龙游于水上。柳垂堤:垂柳依水而长,倒映入水中。 (2)集剩溪:形容风大,把剩下的水吹向溪里。 正喜:喜悦之情。 (3)青嶂:青山。 孤烟:炊烟。 西:方位词,西方。 (4)村舂:村中的舂米声。
【注释】 峡州:今属湖北省。 自昔夷陵争战地,时平不复问干戈:自古以来夷陵这个地方都是打仗的战场,现在太平了不再用兵器了。 三游洞里寻遗迹,至喜亭前足雅歌:在三游洞里寻找古迹,到至喜亭前高唱雅歌。 译文: 自始至终都是战争之地的夷陵,现在太平无事不再有战争。 在三游洞中寻找古代遗迹,到至喜亭边高唱雅歌。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峡州刺史期间。首联点明题意,写夷陵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五更犹自雨如麻,无限都人仰翠华。 翻手作云方怅望,举头见日共惊嗟。 天公的有施生妙,帝力堪同造物夸。 上苑春光无尽藏,何须羯鼓更催花。 译文: 五更时分,天空仍然下着像棉絮一样的细雨,整个京城的人们仰望着那如同翠绿色的华盖般的帝王座驾。突然间,皇帝的手翻转起来,就像变戏法一般,让人感到无比惊讶和怅惘。抬头看见太阳升起,人们不禁为之惊叹不已。这真是老天爷的恩赐
注释: 荼蘼:一种花,又名木槿。 上架:即开花时花朵高高举起。 甘菊:即菊花。 亭亭:形容直立的样子。 风烟:指烟雾、草木等,这里泛指自然景色。 东篱:古人在住宅旁边种植蔬菜或水果,用竹篱笆将它们围起来,称为“东篱”,这里借指自己的家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诗人首先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荼蘼和菊花的特点,然后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意境优美
以下是对洪迈的《秋日漫兴二首》的逐句释义、翻译以及赏析: 1. 诗句原文: 江湖久客日思家,坐觉微霜上鬓华。 - 释义:长期漂泊在江湖之中,每日思念着家乡。 - 译文:长时间在江湖中漂泊,每天心中都会想念家乡。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描绘了诗人身处异地,却无法割舍对家乡的眷恋。 2. 诗句原文:节序又催秋后雁,风光争发雨前花。 - 释义:节气更替之际
诗句释义: 1. 节到中和暖尚赊 - 节指的是季节转换,中和时节通常指春季,“暖尚赊”表明春天的温暖还很不充分。 2. 东风随处起芳华 - 东风是指春风,这里的“起芳华”意味着春风开始带来花朵的香气。 3. 自惭翳翳松三径 - 自谦之意,意思是我惭愧自己像小道旁的松树一样(形容自己平凡、不起眼)。 4. 相对萧萧马五花 - 形容马匹在风中奔跑时发出的声响,这里用“萧萧”来形容
这首诗是诗人对朱子渊石柏诗的回应,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诗句解读与注释: 1. 海底灵根石效奇: 这里的“海底灵根”可能指的是石头中蕴含的神奇力量或美好品质,而“效奇”意味着这种力量或品质表现得非常奇特和出众。 2. 山经地志不曾知: “山经地志”可能指的是古代关于山的地理记载,而“不曾知”则表示这些记载中没有包含对石头的描述或评价。 3. 凝红幻出珠千颗,染紫装成玉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