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澧
注释: 手笔:指文笔或书画的技艺。燕许:唐朝文学家贺知章(贺朝)和李邕并称“燕许大手笔”。 科名:科举考中的名字。洪孙:宋朝文学家苏轼(东坡)。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友人考取功名的七言诗。诗人通过赞颂对方书法、文章技艺的高超,来表达对对方科考成功的喜悦之情。 首句“手笔真能学燕许”,意在夸赞对方的文才。燕许是指唐代著名文学家贺知章和李邕的字画造诣。诗人用“手笔”一词赞美对方不仅学识渊博
注释: 太平之时,以不鸣条而瑞应:比喻政令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 君子之德,在乎偃草而令行:比喻君主有德行,百姓就乐于遵从,国家就安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描绘太平时期的景象,展现了国家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君子道德品质的赞赏,认为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领导国家走向繁荣昌盛。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最后分析概括作者的表达技巧。“瑞启颖川”:指颍川地区贤士聚集。颖川:今河南禹县一带。“寿如王母”:指母亲长寿如同西王母一般。王母:传说中西王母。“聚”“开”是关键词。 【答案】 译文:“颖川”是古郡名,在今河南省禹县南。此处借指贤人。“王母”是神话中西王母,这里比喻母亲的年寿高 于三千年
【注释】莲炬:指莲花灯,一种照明用具;岭峤:岭上山峦;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赏析】这首诗是祝贺友人冯誉骥的婚事。诗中用“莲炬移归”形容新娘像莲花灯一样从远方归来,“艳传岭峤”则描绘出新娘的美丽。而“兰闺静对”则写出新郎在庭院中静静等待佳人的情态。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表达了诗人对新人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要求对每句话进行解释,最后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其情感.“暮年”指老年;“悼亡”是说妻子去世了,这里作者以幽默的口吻表达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偕老”是指夫妻共同生活到老;“多病”指身体有病;“君今先去我还留”意思是你(妻子)现在去了(离我而去)
注释: 手笔真能学燕许:比喻人有才华,如同古人一样。 联:这里指科举考试中的榜眼(第三名)。 燕许:指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李白和韩愈。 科名原不愧洪孙:指考取了功名(科名),原本就不应该感到惭愧。 洪孙:这里指宋代的文学家苏轼(苏东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祝贺诗,主要表达了对贺谭宗浚的祝福和期望。 第一句“手笔真能学燕许”,意为人的才华和文笔真的可以与古人相媲美
注释: 1. 垂死答吾书:意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仍然坚持写下这封信。 2. 崇正黜邪神不乱:崇尚正义,排斥邪恶,神灵也不会因此受到扰乱。 3. 含悲视君敛:怀着悲伤看着你(文烜)收敛遗体。 4. 抚今追昔意无穷:回顾过去,感慨万分。 译文: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仍然坚持写下这封信。崇尚正义,排斥邪恶,神灵也不会因此受到扰乱。怀着悲伤看着你(文烜)收敛遗体。回顾过去,感慨万分。
注释:穷尽道理,达到本性的最高修养;积累精神,累积精力以形成生命。 赏析:此诗是说一个人要想成为大人物,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毅力。"穷理尽性至于命"指的是要穷尽一切道理,达到最高的自我修养,也就是修身。"积精累气以成形",则是说要通过不断地修炼自己的精神和体力,来塑造自己,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和成功之道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诗句 1. 先师程侍郎,雄文兼硕儒。肯于侍坐间,问我读何书? - 注释:先师,指尊敬的老师。程侍郎,指的是程姓的侍郎官。雄文,表示文章宏伟有力。兼,同时拥有或具有。硕儒,大儒。肯于,愿意。侍坐间,在老师的身旁坐下。 - 赏析:诗人表达了对这位老师的崇高敬意,赞扬他的学识广博和文章雄健,同时也表达了想要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的渴望。 2. 我以《汉书》对,又问读何如?我言性善忘,读过几如无。
倦游谙尽江湖味,孤篷又眠秋雨。碎点飘镫,繁声落枕,乡梦更无寻处。幽蛩不语,只断苇荒芦,乱垂烟渚。一夜潇潇,恼人最是绕堤树。清吟此时正苦。渐寒生竹簟,秋意如许。古驿疏更,危滩急溜,并作天涯离绪。归期又误。望庾岭模糊,湿云无数。镜里明朝,定添霜几缕。 注释: 1. 倦游:厌倦了漂泊的生活。 2. 谙尽:完全理解。江湖味:指江湖上的人情世故。 3. 孤篷:孤单的船篷。 4. 碎点飘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