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广闻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偈颂。 1. 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森罗指森罗万象、繁复多变的世界,万象则表示世间万物。一法之所印,意指宇宙间所有现象都由这一法则所支配。 2. 昼见日,夜见星:描述了白天和夜晚都能看到太阳或星星的现象,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宇宙中的自然规律。 3. 松本直,棘本曲,如何是一法:松树笔直,象征着正直;而荆棘弯曲,代表着扭曲。这里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形态来表达同一法则的不同体现。
诗句解读 1 “大无外,小无内。” - 这句描述了宇宙的本质或存在状态,即“无边无际”的状态。在佛教哲学中,“大”通常指无限性或广大无边的空间;而“小”则可能指的是有限的空间或范围。这里的表述可能是在强调宇宙的广阔和包容性,或者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 2. “南来北来,东倒西擂。” - 此句表达了一种动态和广泛的运动状态,类似于风的吹拂或物体的移动
``` 难难,几何般。 易易,直下是。 也不难,也不易。 常忆江南二三月,鹧鸪啼在深花里。 译文: 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数学中的加减法一样,有时简单,有时复杂。我们不应该害怕困难,因为困难往往是成长的催化剂。 注释: - “难难,几何般”:形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如同数学问题一般,既有简单的情况也有复杂的情况。 - “易易,直下是”:说明有些事情虽然看似容易
【注释】 杨岐:禅宗五家之一的杨歧派。临济: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即黄龙派。眼、顶:指禅定的法门。 一、二两句,是说禅定有得有失。“点著”即得到。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临济禅风的颂诗。 前两句赞颂杨岐派的禅法:杨岐派以眼、耳、鼻、舌、身五根为修持的要点(如《五灯会元》卷四),临济派则以头面(即佛性)为修持的要点。杨岐派认为,眼、耳、鼻、舌、身为“六贼”,必须斩尽杀绝;临济派强调,头面是佛性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八月十五,月圆当户。这里的"当户"指的是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月亮正对着门窗,也就是满月的时候。 2. 撩起便行,掀翻露布。这里的"撩起"和"掀起"都是动词,表示动作,"便行"和"掀翻"是结果,表示因为动作而发生的结果。"露布"是古代的一种布,用来遮盖东西或者遮挡阳光,所以"揭起露布"可以理解为揭开了月亮的面纱。"一段光明无着处"是指因为揭开了露布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捻聚" 和 "放开" 是佛教用语,表示修行者对烦恼(捻聚)的执着放下,以及对菩提心(放开)的坚持。 2. "三九二十七" 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数字或符号,与佛教的教义有关。但在这里,它可能只是一种象征或暗示,需要结合上下文来解读。 3. "菩提涅槃" 和 "真如解脱" 都是佛教术语,分别代表达到觉悟(菩提)的状态和超越一切烦恼的境界。 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
【注释】 错错:形容心烦意乱。六载:指六年。 了了:明白,清楚。 古今天地:古代与现代。 古今日月:古和今的太阳月亮。 古今星辰:古和今的星星。 剑去久矣:比喻事物变化很快,就像剑一样,离开之后就不见了。 切忌刻舟:比喻事物的变化是很快的,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要适应变化。 【赏析】 此诗为《偈颂一百四十二首》之一,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一句"错错,六载草绳空自缚"
注释:巢穴中知道风的来向,洞穴中知道雨的降临。 禅师没有学习过就已经知道了这些,净慈寺也不敢轻易地答应。 发射箭矢时需要千钧的力气,才能射出百步之外的利箭。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禅师观察自然、洞悉世事的偈颂诗,表达了禅宗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洞察。首两句以巢知风、穴知雨为例,揭示了自然界万物之间的相互感应关系;第三句则进一步强调了禅师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力,他们未学先知,早已洞悉世间一切
诗句释义: 1. “释迦不出世”:释迦是佛陀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佛陀没有出现在世间,也就是没有出现。 2. “秤尾无星”:秤的尾部是用来测量物品重量的地方,如果秤尾没有星星,那么就无法进行精确的测量,意味着没有明确的标准或目标。 3. “达磨不西来”:达磨是禅宗六祖之一,他并没有像其他祖师那样西行到印度求法,而是留在了中国。这表示他不依赖于西方的宗教体系。 4. “尺头有寸”
注释:马腹驴胎辊过来,通身满面是尘埃,谩将香水年年洗。 有人续得末后句,许你亲见释迦老子。 译文:马腹驴胎滚动而来,全身满脸都是泥土,白白浪费香水一年又一年地洗。 有人能续到最后的一句,就能看到佛祖释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