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载
``` 东阳十题 只作全生计,唯存半死心。 刍荛犹不置,斤斧重相寻。 遂使煁焦釜,谁为爱古琴? 有材不足恃,愁绝念知音。 注释: 东阳十题:杨载创作的一组诗,共十首。 只作全生计:只是为了谋生。 唯存半死心:只有保持一半的死亡意志。 刍荛犹不置:连柴草也不愿意留下。 斤斧重相寻:斤斧(砍伐的工具)被反复使用,寻找着砍伐的对象。 煁焦釜:受煎熬的锅。 谁为爱古琴:谁会去珍惜那把古老的琴。
【注释】 牛衣:用牛毛织成的布做的衣服,比喻贫穷。 缊(yīn):丝绵。袍:古代的一种长袍,这里指代贫苦的士人。 虮(jū)虱:一种寄生在人头皮上和头发里的小虫。爬搔:用手抓痒。 鸡肋:比喻无用的东西。 马毛:马的毛发,这里指代战乱时期。 朔风号:北方刮起的寒风呼啸,形容战乱时期凄惨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应试失败后写的。诗人以“十题”为名,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概括诗歌主旨及赏析作者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的要求作答。“汉殿经焚后”“号然卧草中”两句的意思是:汉代宫殿被焚毁后,他只能像野草一样躺在荒地上;“雕几牙板废”“锈涩土花蒙”两句的意思是:精美的雕饰的几案和牙板都废弃了,上面长满了锈迹斑斑的苔藓;“追蠡难陈力,华鲸不奏功”两句的意思是:即使想用小的鱼来比喻自己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名叫方韶父先辈的人,他即将离开家乡去五湖游玩。诗人通过描写他的外貌、旅行的环境和他对家乡的回忆,表达了对这位先辈深深的敬意和祝福。 首句“萧萧垂素发”,形容方韶父先辈的白发苍苍,形象地描绘了他的年龄和经历。接着“渺渺泛沧波”,描述他乘船在茫茫的湖水上飘荡的情景,展现了他的自由和豪放。 第二句“过眼江山好”,表达了他对家乡美丽景色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他即将离开的心情
寄刘师鲁 想君游宦处,正值洞庭湖。 落日波涛壮,晴天岛屿孤。 舟航通汉沔,风物览衡巫。 天下文章弊,非君孰起予。 翻译: 想象您在仕途上忙碌的地方,正是洞庭湖畔。 夕阳西下,波涛汹涌,景色壮观,晴天时湖中的小岛显得格外孤单。 您的船航行在通往汉水和沔水的河道上,可以欣赏到衡山和巫山的美景。 因为世间的文章已经陈旧不堪,如果没有像您这样才华横溢的人出现,恐怕不会有新的突破。 赏析:
【注释】 连城:指春雨连绵不断。 淖泞:泥沼,积水。 风波:比喻困难和波折。 著:穿。 【译文】 春雨如注,滋润了大地,使大地变得宽广;春云飘荡,遮蔽了窗户,使室内充满潮湿。长路上的泥泞难以行走,小路上的水也使人颠簸不已。独自一个人能够这样坚韧不拔,想到你我相隔千里,如何向你倾诉心中的忧愁呢?那就赶快乘兴出发吧,穿上鞋子去拜访他。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解析】 这是送别诗,诗人在告别友人时,表达了对元、郑两位友人的思念。“君往金陵郡”,“君”,你;“往金陵郡”指友人将要前往金陵(今南京)。“于予亦有闻”,我也有所知所闻。“海环平野尽,山出大江分。”“环”环绕;“尽”结束,完了;“分”分水岭。“山出大江分”,即长江自西而来,经此分为南北两支。“未召元司马,谁怜郑广文。”没有征召元稹做宰相,有谁能同情我呢
次韵韶卿壬寅元日又三日闻游人颇盛之作 堂堂宵雨过,栗栗晓寒仍。 献给岁人同得,东郊事复兴。 杜门疑我拙,有句爱君能。 且验临阶草,从今日渐增。 译文: 昨夜的细雨刚停,清晨仍然有些寒冷。新年伊始,大家都在欢庆新年的到来,而我也迎来了新的一年。在这个新的开始,我想对大家说一些关于新年的感受和期望。 我要感谢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和我一起度过,这是我们共同的喜悦和成就。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奋斗
【注释】 濆:岸。 卤:盐碱地。 鲸跃:大鱼跳跃。 鸿飞:鸟群飞翔。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俞仲连即俞大猷,是抗倭名将。此诗为诗人送别俞仲连时所作。首联写渡江时的景色;颔联写江流中的景象;颈联写水鸟的飞行情况;末联写对俞仲连的思念之情。全诗情韵悠远,意境雄浑
大禹之功及天地,庙有梅梁何足异。 奈何过用铁索缠,太祝为之欲徼利。 每言变化失其所,去作老龙治风雨。 一声霹雳震岩扉,千尺蜿蜒辞殿户。 七月熇苗沾块土,忧杀村中老农父。 买羊沽酒祭梅梁,祭罢祠官传好语。 吁嗟老农无尔愚,大禹有神焉可诬! 汝曹淫祀欲求福,此物为妖当伏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