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载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四首山曲两三家,相过路不赊。 对门开竹径,临水种梅花。 酒熟留人醉,诗成任客夸。 时时谈旧事,相看鬓垂华。 译文: 在山中蜿蜒曲折的小路旁,有两三户人家,他们互相经过时,并不吝啬时间。 在门前,有一条用竹子搭建的小径,旁边是一片美丽的水塘,里面种着盛开的梅花。 主人把酒准备好,让我们尽情地饮酒作乐,直到我们都喝得醉意醺醺。 诗人挥笔写下了新诗,让客人欣赏、赞美他的才华。
【注释】: ①建木:一种高大的树,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②莫:同“暮”,傍晚。 ③珊珊:指雨声,形容细碎而连绵。 ④折攀:折取,攀取。 ⑤共:一起,同。 ⑥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写景时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之情和对友人归去后的美好期望
【注释】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四首:这是一首七绝,共四句。 石树盘根瘦,沙溪激浪清:山石树木盘根错节地生长着,溪水在石头和沙砾间激荡着发出清亮的响声。 竹间看犊卧,木末见人行:竹林中看见一只小牛正在休息,树林的尽头可以看到有人行走。 穑事常分力,樵歌辄和声:农活总是分担着做,砍柴的歌谣总可以合上拍子唱起来。 从来携杖处,不碍白云生:从以前每次我拿手杖的地方来,白云就会生出。 赏析:
诗句:门前临白径,长日少人行。 翻译:门前就是一条清澈的小溪,长日里很少有人来。 注释:门前,指罗氏别业的入口。白径,形容小溪清澈见底,如白玉一般。少人行,说明此地较为偏僻,人来人往较少。 赏析:此句通过描绘门前的清幽环境,展现了别业的独特魅力和宁静氛围。门前有条清澈的小溪,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长日少人行,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的僻静与独立,给人一种远离世俗纷扰的感觉
【赏析】: 这是一首题赠之作。全诗分四首,前两首写景,后两首言情,以写景为线索,表现了作者对伯父双峰樵隐的赞美之情。 第一首“山出双峰秀”,写双峰的秀丽景色。诗人从远处望来,只见群山耸立、巍峨挺拔、青翠欲滴,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第二首“溪流一派清”,描写溪水之清。这两句诗把双峰和溪水的清丽形象勾画得淋漓尽致。第三首“土风存礼让”,是说当地的风俗淳朴、待人谦恭有礼。第四首“人事省将迎”
【注释】 ①奉题:献词,为别人作的诗。伯父:叔父。双峰樵隐:指隐居在双峰山中的伯父。双峰山在今江西上饶县西南。②三春:指春天三个月份。“三”是泛指。③万古青:万年不衰的颜色,形容山林苍翠常青。④呼儿欣解意:让儿子高兴去理解父亲的心意。⑤应俗:迎合世俗。惮劳形:怕劳累身体。惮,怕;形,形体、身体。⑥采菌:采野蘑菇。敲寒木:敲打着冷冰冰的木头。⑦收鱼:捕鱼。照夜汀:映照着月光的沙洲。⑧只应老崖谷
【注释】 东阳:今浙江省金华市。收藏:收藏珍宝。无宝匣,指没有宝物可以藏匿。 叹息:遗憾。网丝悬,比喻被束缚,无法解脱。 孰使明为暗,如观丑胜妍:谁使得本来明亮的东西变得暗淡呢?就像看丑陋的东西比美丽的更加好看。 玉台终寂寂,金鹊尚翩翩:玉台山终究寂静无声,金鹊还在自由地飞翔。 政讶开元日,虚将盛事传:只是惊讶于开元盛世的来临,却白白地把盛况传播下去。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
这首诗是和张仲实之吴兴舟行杂咏,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首句“水程通百里”,描绘了水路行程的漫长与广阔,形象地表现了旅途的遥远和艰辛。 次句“云树隔千层”,进一步突出了旅途中景色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感慨。 第三句“鹤发欢相见”,则将笔触转向了与友人相见的喜悦之情。这里的“鹤发”既指白发苍苍,也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二尺书檠在,如今久弃捐。” - 注释:书桌上放着一盏两尺长的灯(书檠),但现在已经很久没有被使用了。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使用书籍时的场景的回忆。书檠作为照明工具,在夜晚为作者提供必要的光线,使得学习或工作不受阻碍,体现了其实用性和重要性。而如今,虽然书檠依旧存在,但长时间未被使用,暗示了作者与书籍之间的距离,以及可能因此产生的孤独感或遗忘。 2.
【注释】 东阳十题:指东阳王萧永的十篇诗作。韦编(wéi biān):用竹简装订书籍,比喻学问渊博。汗青:指书写用的朱砂、黑墨水等,借指史书。卜宅:选择居处,这里指著书立说。科斗:篆刻文字,即小篆。形:字迹。阽(jiān)秦火:指焚毁秦朝的《史记》。汉廷:西汉的史官太常,掌修国史。天未丧:指上天保佑。全经:指完整地保存了全部经典著作。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东阳王萧永对古籍文献的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