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古韦编在,何年始汗青。
蠹虫深卜宅,科斗少成形。
泯灭阽秦火,搜罗出汉廷。
斯文天未丧,不敢望全经。

【注释】

东阳十题:指东阳王萧永的十篇诗作。韦编(wéi biān):用竹简装订书籍,比喻学问渊博。汗青:指书写用的朱砂、黑墨水等,借指史书。卜宅:选择居处,这里指著书立说。科斗:篆刻文字,即小篆。形:字迹。阽(jiān)秦火:指焚毁秦朝的《史记》。汉廷:西汉的史官太常,掌修国史。天未丧:指上天保佑。全经:指完整地保存了全部经典著作。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东阳王萧永对古籍文献的珍重。他以“斯文”自比,表示自己不敢妄想能够像孔子一样把整个儒家的经典都编纂下来,但“不敢望全经”,也表现了一个学者对学术传统的尊重与热爱。

首句“往古韦编在”,表明古代的书籍依然存在。“韦编”是古人读书时用以穿连竹简的牛皮绳带,用来比喻书籍。“何年始汗青”,意思是什么时候才开始有记载历史的文字呢?这里的“汗青”是古代书法中的一种用语,用来形容书写得流畅而美观,也形容记录历史。

次句“蠹虫深卜宅”,意思是蠹虫已经深深地蛀坏了竹简,这暗示了书籍的损坏程度之严重。“卜宅”,指的是书籍被蛀蚀的地方,形象描绘了书籍受到损害的情况。

第三句“科斗少成形”,意味着小篆的文字已经很少了,只剩下了形态模糊的痕迹。“科斗”是指篆书,一种古字体。“少成形”则表达了篆书在后世逐渐变得不再清晰,几乎消失的状态。

第四句“泯灭阽秦火”,意思是书籍在秦朝的焚书中被完全湮灭。“阽秦火”中的“阽”字,意为靠近,接近。“秦火”指的是秦始皇焚书的大火。这个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古籍遭受毁坏的惋惜之情。

第五句“搜罗出汉廷”,意思是虽然经过秦代的焚书,但后来仍然有人搜集整理古籍,使之得以流传。“搜罗”指的是收集和整理。

第六句“斯文天未丧”,意味着尽管历经战乱,但文化并没有完全消失。这里的“天未丧”表示上天没有抛弃文化传统,依然有传承的可能。

末两句:“敢望全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限制认识,不敢奢望能够像孔子一样将整个儒学经典完整地编纂下来。同时,这也反映了一个学者对学术研究的谦逊态度和对前辈学者的尊敬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