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济大江濆,中流日欲曛。
卤翻沙际雪,潮落渡头云。
鲸跃常知候,鸿飞不乱群。
颇思论胜概,把酒莫如君。
【注释】
濆:岸。
卤:盐碱地。
鲸跃:大鱼跳跃。
鸿飞:鸟群飞翔。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俞仲连即俞大猷,是抗倭名将。此诗为诗人送别俞仲连时所作。首联写渡江时的景色;颔联写江流中的景象;颈联写水鸟的飞行情况;末联写对俞仲连的思念之情。全诗情韵悠远,意境雄浑。
舟济大江濆,中流日欲曛。
卤翻沙际雪,潮落渡头云。
鲸跃常知候,鸿飞不乱群。
颇思论胜概,把酒莫如君。
【注释】
濆:岸。
卤:盐碱地。
鲸跃:大鱼跳跃。
鸿飞:鸟群飞翔。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俞仲连即俞大猷,是抗倭名将。此诗为诗人送别俞仲连时所作。首联写渡江时的景色;颔联写江流中的景象;颈联写水鸟的飞行情况;末联写对俞仲连的思念之情。全诗情韵悠远,意境雄浑。
诗句释义: - 嶰谷阴寒石如铁,二龙僵立露骨节。 - 嶰谷:一种地名或地方志的别称,这里指地理位置。 - 阴寒:形容气候寒冷。 - 石如铁:形容石头坚硬如铁。 - 二龙:指山势蜿蜒曲折,仿佛两条龙形。 - 僵立:形容山体直立不动、静止不动。 - 露骨节:形容山岩的纹理清晰可见。 - 春雷动地万物活,畏汝飞腾冲石裂。 - 春雷动地:春天的雷声震动大地。 - 动地:震撼大地。 - 万物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注释翻译诗句,最后分析内容要点,概括主旨大意即可。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首联“大禹之功及天地,庙有梅梁何足异”的意思是说大禹的功德可以及于天地,那么他祭祀梅梁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诗人认为大禹功盖天下,祭天拜地
李伯时画浴马图 古称难画莫如马,近朝惟数李伯时。 不至天闲观帝服,如此骨相何由知。 头类渴乌尖插耳。 竟度流沙轻万里。 圉人牵浴恒凛然,复恐化龙奔入水。 贫居里巷无马骑,徒步出入多伤悲。 大胫薄蹄何足愿,退立道旁尘满面。 【注释】 ①李伯时:即李公麟,北宋画家。《宋史》卷二百三十四《列传第九十八·隐逸传》记载:“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州舒县(今属安徽)人也。幼喜读书,学为诗古文辞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赵千里山水扇面歌的古诗,其格式要求如下: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原文: 公子丹青艺绝伦。 喜画江山上纨扇。 只今好事购千金,四幅相连成一卷。 春流漠漠如江湖,飞烟着树相有无。 岚光注射翻长虚,白玉盘浸青珊瑚。 追随流俗转萧疏,对此便欲山林居。 旗亭花发酒须沽,舟行为致双提壶。 抱琴之子来相须,醉归不省何人扶。
注释: 秋天的雨暗蒙蒙如同黑墨,穷居茅屋出不得。 终日长吟又短吟,吟罢令人转悽恻。 饥猿抱树屈双肘,病鹤拖泥垂两翼。 何当策杖过溪头,要看南山新翠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秋天的雨中看到一只饥寒交迫的病鹤和一只抱着树不放手的饥猿,于是写下了这首《题秋雨长吟图》。 首句“雨暗秋天黑如墨”,写秋天的天空阴沉,像被墨水染黑一样。这一句为下文的描绘打下了基础。 第二句“穷居茅屋出不得”
【注释】 次韵虞彦高游阳明洞:次韵,是和某人的诗。虞彦高,作者的朋友。游阳明洞:在江西南昌有一处叫阳明洞的地方。 忆昔神禹奠九州:神禹指大禹,相传为夏朝建立者。他治理洪水有功,被尊为神。奠九州,奠定全国疆域。 兹山会计功始休:这山是当年神禹治理洪水时所立的记功碑。“兹”字,特指。 诸侯玉帛渺何许:诸侯,指各地封疆大吏。玉帛,泛指礼物。这里泛指各种贡品。渺何许?不知在哪里。 但见万水从东流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为画家王起宗画的松岩图所作的题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云起重岩郁凌乱,长松落落树直干。” 注释:云层重重地覆盖在高耸入云的山岩之上,形态各异、杂乱无章。长长的松树枝条交错,树干挺直。 赏析:开篇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的高耸山峰和参差不齐的松树,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古朴的氛围。 第二句:“若人于此结茅屋,爽气飘然拂霄汉。” 注释:假如有人在这里搭建一间茅草屋
【注释】 1. 荆棘:泛指丛生的草木。蒙茏(ménglǒng):茂盛的样子。2. 青郊:指郊外。3. 重冈:重重的山冈。4. 狡兔:野兔。5. 箭翎:箭上的羽毛。6. 无寻处:无处寻找。7.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写景来抒发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感慨。首联写竹树被荆棘所遮,古石上长满了苍苔;颔联写狩猎归来,追寻那曾走过的路;颈联写箭翎落地,无处可寻;尾联写昔日的往事已如过眼烟云,难以追忆
老禅嗜酒醉不醒,强坐虚櫩写清影。 老僧喜爱喝酒喝醉了不清醒,勉强坐在空荡的屋子里描绘出清晰的影子。 兴来掷笔意茫然,落叶满庭秋月冷。 兴致一来扔掉笔却感到迷茫,落叶满院秋风明月寒冷。 醉中捉笔两眼花,倚檐架子敧复斜。 喝得酩酊大醉时拿起笔却眼花,靠在屋檐下身体斜靠在墙上。 翠藤盘屈那可辨,但见满纸生龙蛇。 翠绿的藤蔓盘曲难以辨认,只见纸上充满了像龙蛇一样的线条与文字
【解析】 这是送别诗,诗人在告别友人时,表达了对元、郑两位友人的思念。“君往金陵郡”,“君”,你;“往金陵郡”指友人将要前往金陵(今南京)。“于予亦有闻”,我也有所知所闻。“海环平野尽,山出大江分。”“环”环绕;“尽”结束,完了;“分”分水岭。“山出大江分”,即长江自西而来,经此分为南北两支。“未召元司马,谁怜郑广文。”没有征召元稹做宰相,有谁能同情我呢
【注释】 连城:指春雨连绵不断。 淖泞:泥沼,积水。 风波:比喻困难和波折。 著:穿。 【译文】 春雨如注,滋润了大地,使大地变得宽广;春云飘荡,遮蔽了窗户,使室内充满潮湿。长路上的泥泞难以行走,小路上的水也使人颠簸不已。独自一个人能够这样坚韧不拔,想到你我相隔千里,如何向你倾诉心中的忧愁呢?那就赶快乘兴出发吧,穿上鞋子去拜访他。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寄刘师鲁 想君游宦处,正值洞庭湖。 落日波涛壮,晴天岛屿孤。 舟航通汉沔,风物览衡巫。 天下文章弊,非君孰起予。 翻译: 想象您在仕途上忙碌的地方,正是洞庭湖畔。 夕阳西下,波涛汹涌,景色壮观,晴天时湖中的小岛显得格外孤单。 您的船航行在通往汉水和沔水的河道上,可以欣赏到衡山和巫山的美景。 因为世间的文章已经陈旧不堪,如果没有像您这样才华横溢的人出现,恐怕不会有新的突破。 赏析:
``` 东阳十题 只作全生计,唯存半死心。 刍荛犹不置,斤斧重相寻。 遂使煁焦釜,谁为爱古琴? 有材不足恃,愁绝念知音。 注释: 东阳十题:杨载创作的一组诗,共十首。 只作全生计:只是为了谋生。 唯存半死心:只有保持一半的死亡意志。 刍荛犹不置:连柴草也不愿意留下。 斤斧重相寻:斤斧(砍伐的工具)被反复使用,寻找着砍伐的对象。 煁焦釜:受煎熬的锅。 谁为爱古琴:谁会去珍惜那把古老的琴。
【注释】 东阳十题:指东阳王萧永的十篇诗作。韦编(wéi biān):用竹简装订书籍,比喻学问渊博。汗青:指书写用的朱砂、黑墨水等,借指史书。卜宅:选择居处,这里指著书立说。科斗:篆刻文字,即小篆。形:字迹。阽(jiān)秦火:指焚毁秦朝的《史记》。汉廷:西汉的史官太常,掌修国史。天未丧:指上天保佑。全经:指完整地保存了全部经典著作。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东阳王萧永对古籍文献的珍重
【注释】 东阳:今浙江省金华市。收藏:收藏珍宝。无宝匣,指没有宝物可以藏匿。 叹息:遗憾。网丝悬,比喻被束缚,无法解脱。 孰使明为暗,如观丑胜妍:谁使得本来明亮的东西变得暗淡呢?就像看丑陋的东西比美丽的更加好看。 玉台终寂寂,金鹊尚翩翩:玉台山终究寂静无声,金鹊还在自由地飞翔。 政讶开元日,虚将盛事传:只是惊讶于开元盛世的来临,却白白地把盛况传播下去。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