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维翰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佛法的诗歌,表达了对大喇嘛寺及其教义的赞美之情。以下是逐句释义: 1. 大喇嘛寺歌 - 这是一首赞颂大喇嘛寺及其教义的诗歌。"大喇嘛寺"指的是藏传佛教中的重要寺庙,"歌"则是指诗歌。 2. 此岂实具定慧力 - 这难道真的具备坚定和智慧的力量吗?"定慧"是佛教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指定心与智慧。这里可能是在质疑寺庙是否真的有如此强大的力量。 3. 竟能诡术回穹苍 -
梅花 疏枝雀啅转春温,正试东风第一番。 每自凝神当远驿,为谁孤立向荒村。 晴云曳宕春无限,午夜分明月有痕。 索解此中浑未易,目成脉脉在忘言。 注释: 疏枝:梅花的枝条稀疏。雀啅:鸟雀鸣叫的声音。温:暖和。正试东风第一番:正是初春时节的第一场东风。当:面对。远驿:指遥远的驿站。为谁:为什么。孤立:孤独。荒村:荒芜人迹罕至的村落。曳宕:飘逸。春无限:春天无边无际。午夜:深夜。分明:清楚可见。索解
【解析】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大喇嘛寺歌》。此诗为作者在赴西川节度使任途中,经过凉州时作于公元756年。 (2)“我无摩泥照浊水”:我无磨泥来照浊水,偶尔参拜上乘心清凉。 (3)“惠师罗什亦已化”:“惠师”即鸠摩罗什,“罗什”是梵语,意思是“智慧”。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汉传僧人,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外国僧人之一。“亦已化”,已经化去了。 (4)“今之行脚惟衣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如下: 早发侜浦 寒威凛冬季,木落风凄紧。 束装适京国,夜漏短无准。 父母送临河,肫复辞难罄。 首言慎起居,次言远驰骋。 得既勿满盈,失亦戒孤愤。 努力崇正轨,缁尘发深警。 长年动兰桡,瞻顾两未忍。 俯首别泪滋,回汀更引领。 细雨棹横塘,庐舍去隐隐。 铭心宝训言,守身日三省。 逐句释义: - 早发侜浦:清晨出发,目的地是侜浦(今浙江桐乡市)。 - 寒威凛冬季
【注释】九折坂:指险峻的山路。盘盘:曲折的样子。鸟道:指崎岖狭窄、难以攀登的山路。杳杳:形容行人稀少。斗起:指山势高峻。邛崃山:今在四川,是著名的高山之一。仄隘:险峻狭窄。剑门:今在四川剑阁县境内,为蜀道名关。溯:逆流而上。天险:天然的险阻。向背:指阴阳二气。殊:极,很。连山走云气:指山峰上常有云雾缭绕。倏忽:很快。追奔:追逐飞逝之马或车驾。一峰独秀出:指山形奇特。岳势尊:指山峰高耸如岳。劖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 “底”是诗中押韵字,应读“dǐ”;“鸿”指大雁;“塞上翁”指边关的将士;“当此日”意为“就在这个时候”;“和番计”指的是和亲之计;“纵虏功”指的是纵容敌寇之功绩;“降酋”指的是归顺的部落首领;“部曲”是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泛称兵卒,此处借指军队;“卧雕弓”指士兵在战斗中休息。 【答案】 其一 南来万里客中身,一别家山梦不真。 自叹平生无善战
南行漫兴 其一 南国南下路迢迢,仰面青天欲射雕。 何处标名铜作柱,早时转饷铁为桥。 王师久驻将无倦,荒服多虞或未骄。 正值原田望霖雨,每占箕毕起中宵。 注释: 1. 南国南下路迢迢:形容南下之路漫长遥远。 2. 仰面青天欲射雕:抬头仰望天空,仿佛想用箭去射一只雄鹰。 3. 何处标名铜作柱:在何处可以立下以铜为材料的柱子作为标志? 4. 早时转饷铁为桥:以前是用铁做桥梁。 5. 王师久驻将无倦
泸定桥 落日的岚气阴沉沉,斜阳映照在山峰之上。 泸河的水卷起雪花来,激荡着河面与石头相连。 到底何时能平定?盘马对绝壁。 铁索系两岸,缚住桥梁让行人。 人影在水中摇曳,行客如无踪迹。 前滩地势还未平,后浪声势转紧迫。 孽龙盘踞深渊中,长蛇奔赴大泽边。 惊恐的心魂定无时,王事谁敢求适意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可能是南宋时期或更早一些时期的诗人。诗的内容描绘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鸡头关 雄关昂然来,下插溪谷黑。 肖形呼鸡头,离立矫凤翼。 是日山出云,蒸雨洒未息。 碎石踏更危,古栈泞逾仄。 一线蚁夤缘,七盘磨葡匐。 草树童不毛,人畜战无力。 焉计千丈强,但觉四山直。 县厓愧老僧,置屋自胸臆。 注释: 雄关
【译文】 春天才过半,桃李就开出了花,小路被踏出一条条的。番夷人也开始耕作了,他们两牛扶一犁,在耕田。 渐渐进入古隘口,天边飘下细雪,风声凄切,山路崎岖。 窄小的石阶上不断有人攀爬,似乎想要穷尽天地间的高峻。 深涧如同刀削一般,水流直泻青溪,唐人在此地设置关隘,但如今已经消失,无迹可寻。 石头上满是裂痕,仿佛在低声哭泣,哀猿啼叫声回荡在山间。 大家要振作精神,走在最前面,夕阳正在西沉。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