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摩泥照浊水,偶参上乘心清凉。
惠师罗什亦已化,今之行脚惟衣粮。
西炉自昔西番地,旧无枝屋皆碉房。
不生草树山壁立,茫茫沙碛无稻粱。
恭惟先皇赫威命,版图始入开封疆。
至今万里乌斯藏,亦来重译瞻冠裳。
奈仍夙昔锢不解,俱言此类生空桑。
空诸所有有彼法,如何佛寺犹雕梁。
缭以垣墙一百丈,甃以文石周四方。
横窗侧闼面面辟,幡竿略绰当门张。
其上层楼纻金碧,下画神鬼东西厢。
寺僧少长凡几众,不语前立纷成行。
偏袒右肩事膜拜,双瞳转仄黝有光。
宰生割剥了不怖,呼号其侧神扬扬。
六时梵呗若功课,渴饮酪乳饥牛羊。
宵分聚徒大合乐,互吹骨角声低昂。
即论释典尚清净,此宁有意登慈航。
或云流传术颇异,播弄造化如寻常。
安禅毒龙致时雨,诵咒青女停飞霜。

【解析】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大喇嘛寺歌》。此诗为作者在赴西川节度使任途中,经过凉州时作于公元756年。

(2)“我无摩泥照浊水”:我无磨泥来照浊水,偶尔参拜上乘心清凉。

(3)“惠师罗什亦已化”:“惠师”即鸠摩罗什,“罗什”是梵语,意思是“智慧”。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汉传僧人,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外国僧人之一。“亦已化”,已经化去了。

(4)“今之行脚惟衣粮”:现在行脚只有衣食之费了。

(5)“西炉自昔西番地”:西炉就是西藏的旧称,从古就属于吐蕃之地。

(6)“旧无枝屋皆碉房”:过去没有房屋只有土坯房,都是碉房,即用石块堆砌的墙。

(7)“不生草树山壁立”:不生长草木山壁立。

(8)“茫茫沙碛无稻粱”:茫茫沙海,没有粮食和庄稼。

(9)“恭惟先皇赫威命”:恭谨地想到先皇的威命,版图才进入开封疆。

译文:

我无摩泥来照浊水,偶尔参礼上乘心清凉。

惠师罗什也早已归天,现在行路只带着衣粮。

西炉自古就是西番地,过去没有房屋只有土坯房,都是碉房,即用石块堆砌的墙。

不生长草木山壁立,茫茫沙海没有粮食和庄稼。

恭惟先皇赫赫英名,版图才进入开封疆。

至今万里乌斯藏,亦来重译瞻冠裳。

奈仍夙昔锢不解,俱言此类生空桑。

空诸所有有彼法,如何佛寺犹雕梁。

缭以垣墙一百丈,甃以文石周四方。

横窗侧闼面面辟,幡竿略绰当门张。

其上层楼纻金碧,下画神鬼东西厢。

寺僧少长凡几众,不语前立纷成行。

偏袒右肩事膜拜,双瞳转仄黝有光。

宰生割剥了不怖,呼号其侧神扬扬。

六时梵呗若功课,渴饮酪乳饥牛羊。

宵分聚徒大合乐,互吹骨角声低昂。

即论释典尚清净,此宁有意登慈航。

或云流传术颇异,播弄造化如寻常。

安禅毒龙致时雨,诵咒青女停飞霜。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点题,说明作者到大喇嘛寺的目的,是为了游览寺庙。次句写大喇嘛寺的景色与风貌,突出寺庙的雄伟壮观。三、四句写寺庙的历史悠久,以及建筑风格的独特性。五、六句写寺庙的建筑规模宏大,内部装饰华丽。七、八句写寺庙内部的宗教活动。最后两句则对作者游览寺庙的感受作了概括性描述。全诗语言简练,描写生动,充分表现了寺庙的壮丽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