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文
【注释】 一般:普遍。落红作春殿:落花如雨洒在宫殿里。不向树底向溪砚。不向树底,指不在树木的枝丫底下;向溪砚,指不在溪边石砚上。 花神应是好文雅:花神应该是爱好文雅的人。笔公墨君邀缱绻:文人墨客邀请你缠绵悱恻地交谈。 如眠似起意韵骄:如同睡觉时又像是醒来的样子,富有意韵而显得娇媚。石床作枕藤纹荐:用石头做的床当作枕头,用藤编织的花图案作为装饰。 谁言陌上少残芳:谁说路边没有残留的花朵呢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聊城吊古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全诗四言为主,句式工整,节奏舒缓,语言平实。诗人通过“破”、“不”和“得”、“了”等字眼的重复使用,突出了聊城破后,百姓死难的惨状;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宁愿战死疆场的豪情壮志。 【答案】 即聊州,是当时山东境内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②“聊城”被金军攻破以后,百姓死于非命者甚众,诗人面对这一现实深感悲痛。③“城破”之后
【注释】 变字:指词的声韵。 宜春院:唐时皇宫中的花园名。 上人:指僧人。 冶性:性情狂放,不受拘束。 棐几(fēi jì):一种有腿的木制家具,用做案台。飞片片:形容花落的样子。 妖茜:鲜艳的红颜色。 【赏析】 这是两首咏叹花落、抒发情怀的诗。前一首写花落之易,留春难,借“宜春苑”的典故来抒怀;后一首写花落之后,主人对春天的怀念之情,以及自己对春天的向往。两首诗都以惜春之情为主旨。 第一首
望华楼山 诗句解释:- 山容一画图:形容山峰如同精心绘制的画卷。 - 所忌设色重:这里指的是绘画中颜色过于厚重,可能显得过于浓重或不自然。 - 中有一笔佳:意指在山的描绘中,有一笔是非常好的,突出了这一笔的重要性和价值。 - 一笔都生动:每一笔都充满活力和生命力,使整个画面栩栩如生。 - 华楼独秀:形容华楼(此处可能是指一座建筑)在群山中脱颖而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 群峰如相控
种竹 《种竹》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此诗写于郑谷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时,描写了他亲手栽植竹林的情景。全诗描绘了竹子的外形和生长环境,以及与竹子相关的各种意象和感受。 译文: 公有闲暇时,便开辟一片地来种植竹子。 岂无花草树木,却独偏爱这竹子。 疏疏几根竹子挺拔,高可齐于屋檐。 遥想绿竹成荫,定能招来云彩栖息。 风定之后,香气四溢,静中闻到清香。 幽雅的韵味混在松涛声里,枕着它如同听瀑布。
【注释】 耽病因:沉溺于疾病之中。诗总是魔:指诗歌成为疾病的魔咒,使诗人病入膏肓。破除:摆脱,解除。独借:独自凭藉。几回歌:几次以歌声来解除病疾。易惹闲思绪:容易被无意义的闲言碎语所困扰。试若何:怎么样。 【赏析】 这首七律的首句就点出了题意“因病而作”。起句即写病中听歌的情景。“耽病因”一语双关,既是说因耽于吟诵诗词而致病,也是说因为生病了所以更爱吟诗。这两句写出诗人因病而听歌
诗句释义: 1. 病起听歌坐中约以茶赏适仁常寄诗相讯即用其韵成咏:我因生病而起,在座位中听了歌。与朋友们约定一起喝喝茶欣赏音乐,适仁常写诗问候我,我就写了一首诗来应答。 2. 每至关情唤奈何,茶颠较酒不争多:每当听到令人伤感的歌声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想呼唤朋友来一起欣赏。相比之下,喝酒不如喝茶来得轻松愉快。 3. 曼声怕到销魂处,雅诨从将换艳歌:婉转的歌声可能会让我感到悲伤
【注释】 秋柳:指晚秋的柳树。柳,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枝条柔软下垂,秋季开黄褐色花,果实椭圆形,有白色、红色或黑色等品种。 何如弱絮颠:比喻柳絮轻飘,随风飘荡。 总来易惹是风前:总是容易招惹风的前缘。 衰容:衰老的面容。 故弄新黄色:故意打扮成新的黄色。 误作春条一样怜:误以为春天的枝条一样可怜。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柳絮在秋风中飘飞的景象。起首二句“叶落何如弱絮颠,总来易惹是风前
【注释】 和:同“和”,这里是应和的意思。 红亭:红色的亭子。 带:连接着。 柳板桥:用柳树作成的桥。 彤云:红色云,这里指京城。 神京:皇帝所在的都城,这里指的是汴京(今河南开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阕写送别的地点、时间与情景。红亭是送别的所在,柳板桥是送别的地方。西郊是京城的近郊。“漫道征轮怜下国”是说诗人在送别时想到自己是个过客,不禁有点伤感。“彤云咫尺望神京”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写的是雪后夜坐偶成,即景生情之作。首联写晓来雪飞残,逗漏梅花信,暗寓着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孤寂;颔联写夜晚风轻,敲动疏篁韵,暗寓着诗人内心情感的动荡不安;颈联写引月沁空庭,一幅冰绡润,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尾联写起坐静焚香,香销烟未烬,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全诗通过描绘雪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