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谦
浪淘沙·春怨 作者:朱淑真 河流尽含颦。也学愁人。隔窗莺语泥斜曛。满眼落花多似泪,终日纷纷。 宽带小腰身。怕杀黄昏。月来还共影寒温。最是今年情兴好,睡过三春。 注释 ① 颦 (qín):皱眉。 ② 莺语:黄莺啼鸣。莺语泥,即莺啭。③ 霏(fēi):细雨。 ④ 暖:温暖。⑤ 薄(bó):紧。⑥ 昏(hūn):天快黑了。⑦ 共(gòng):相依,相伴。⑧ 情兴好:心情很好。⑨ 三春;一年中的三个季度
【解析】 这是一首词,全词语言明畅自然,风格清新淡远,意境优美动人。“疏雨尚沾池草,轻风暗扫庭梅”两句为上片,描写小楼夜景。“小楼灯火画帘垂”,描绘了一幅小楼夜景图:灯光映照在屏风的画帘上,使画面显得更加清幽、恬静。“帘外月华如水”,写月亮倒映在池水中,与“画帘”形成对比,更增添了一种朦胧美。“被冷真愁香髻”,写女子因夜深寒冷,而无心梳妆打扮。“枕欹却忆颦眉”,写女子因思忆远人
【注释】 浪淘沙·春恨:词牌名。 弹泪湿:眼泪流湿了。 屏间:屏风上。 金鸭:香炉中插着金鸭的烟柱,用以熏衣。 回廊:走廊。 蓦地:突然。 端阳:端午节。 赏析: 此词是一首伤春怀人的词。上片写女子对青春流逝和往事的感慨。“弹泪湿流光”一句,用“流光”形容泪水,形象地写出泪水之多、之急,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闷倚回廊”句,通过女子闷闷不乐的神态,烘托出她内心愁苦的心境。下片写离别时的情景
永昼空阶虫语咽。 【赏析】“秋宵漫漫,蟋蟀在草间叫得更加响亮,似乎连声音都带着一丝凄凉。” 永昼——漫长的白天;空阶——寂静的台阶;蛩(qióng)语——蟋蟀叫声。 趱(zǎn)得头如雪。 【赏析】“时间过得飞快,我的头发已经白得像雪一样了。” 趱——迅速;头如雪——指白发满头。 无奈又重阳,不见黄花,瞒过愁时节。 【赏析】“又是一个重阳节,但今年却看不到黄菊,这让我怎能不感到忧伤呢?”
西江月·西阁有怀 注释: - 西江月:宋词牌名,由《水调歌头》等曲牌演变而来。 - 西阁:指位于西侧的楼阁。 - 孤村寂静:形容村落非常安静。 - 山连小阁清虚:指周围的山峦与小阁楼相互连接,显得非常清新、宁静。 - 坐来空翠湿衣裾:指坐在楼阁中,四周的绿意和翠色仿佛浸透到了衣物上。 - 一霎溟蒙似雨:一时间,云雾弥漫如同下雨一般。 - 傍柳时移宿鸟,衔花欲上游鱼:形容柳树旁时常有鸟儿栖息
【注释】 1.别后何曾有梦:别后没有梦见过你。何曾有,没有。2.见时:看到的时候。又说多情:又说起我对你的感情。3.玉楼银烛:用白玉装饰的楼阁里点着银质的蜡烛。4.坐吹笙:坐在笙旁吹奏乐器。5.赢得:招致。6.春病:春天的病。7.欲去:要走。愁魂袅袅:愁绪如云缭绕,飘飘然。8.难干:难以拭干。9.泪眼盈盈:眼泪汪汪。10.落花风紧:飘落的花瓣被风吹得紧。三更:半夜。11.帘外鹦哥叫冷
【注释】 1. 绣帐隐残灯:绣花的帐帷,隐藏了微弱的灯光。 2. 莺啼侥幸天将曙:莺啼声中,侥幸天色将要亮起。 3. 弹与东风:用琴音去打动东风。 【赏析】 《醉花阴·用李易安体》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作品。此词通过写春雨、落红和东风,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深眷恋。 上片“听尽潺潺帘外雨”,以“听雨”为线索,从听觉感受出发,写词人彻夜难眠,倾听着绵绵细雨淅淅沥沥地打在帘外。下句“一夜愁如许”承接上文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点”是定格,指固定的平仄声韵;“绛”,赤也。本调有两体:一为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上片第二、四两句对仗,下片第四、六两句对仗;另一体,又名“大石调”,六十三字,前片十句九平韵,后片十句九仄韵。此词押仄声韵,应属于后者。 美人颈:美人的颈项。 捏粉搓香,烟鬟斜亸(duǒ)蝤蛴嫩(qiú zhū):捏弄脂粉,搓揉香气,美人的发髻斜垂着,像蝤蛴那样细长柔软。
诗句译文: 绣领垂髫不解愁。小眉如画眼波秋。翠裙风定袅香毬。 窗下悔棋曾握臂,帐前临镜强梳头。粉云今日障红楼。 赏析: 1. “绣领垂髫不解愁” - 描述了主人公年轻时无忧无虑,无忧无愁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2. “小眉如画眼波秋” - 通过比喻,将女子的眉毛比作画中的美人,眼睛则像秋天的波光粼粼,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美貌动人的外貌特征。 3. “翠裙风定袅香毬” -
【注释】 1. 壮士:指有志向、抱负的人。 2. 翠馆:指美女的住处,也泛指美女。 3. 目成花底:形容眼波传情,眉目传情,即眉目传情。 4. 横波:《列女传》中说:“楚王登阳山,望见娥皇、女英采桑,因顾而叹曰:‘此二神者,何灵这样乎?’于是诏使河上献之。”《文选》李善注引《襄阳耆旧传》:“屈原姊名嬃,嬃字原嬃,尝为湘君,溺于湘江以殉。时逢秋雨,渔者之网得之,其文叙及湘君之死,常悲愁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