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谦
【注释】 月冷红梨浑欲谢。没甚事、和衣睡罢。宝帐灯明,翠屏香袅,已在花阴下:这几句是说在月光如水的夜晚,看到满树的梨花,已经快要凋零了,但自己并没有什么事情,就和衣睡了。 独行小径心儿怕。遥望见、玉帘低挂:这两句是说独自在小路上行走,心里很是害怕。远远地看见有一座小楼,楼上垂下的帘子低垂着,像是有什么人在等着我似的。 寂静无人,分明有路,隔着秋千架:这几句是说虽然周围静悄悄的,但我知道有人等着我
【注释】翠馆:深闺。花深:花丛深密。暗中绣手:指女子在暗处为丈夫绣的鸳鸯锦带。曾携:曾经携带。独怜:只可怜。锦带人如燕:像燕子一样轻盈的人。恰喜:恰好喜欢。琼筵:华美的宴席。闲处:闲暇的时候。想:思念。小楼深坐:独自坐在小楼上。两眉低:眉头低垂。纷纷蜂蝶春如画:如同画卷中的春景般美好。不肯:不愿意。梳头下玉梯:不愿去上华丽的台阶。 【赏析】此词是一首怀妓之作,全词以“怀”字统摄,从“思”到“忆”
【注释】: 鹧鸪天 · 夜怨 肠断西园月满林。无聊空自拥寒衾。垂将珠箔从春去,挑尽银灯觉夜深。 期屡负,梦难寻。不知流泪湿梦巾。口衔莲子兼红豆,尝遍相思苦在心。 译文: 西园中月色圆满,林间景色如画,我独自倚着寒窗。把帘子放下来,让春风带走;挑亮了灯火,直到夜深才睡去。 我屡次辜负你的期望,梦中也找不到你的影子,不知道泪水早已湿透了枕头。口里含着莲子和红豆,尝遍了相思之苦在心头。 赏析:
醉花阴·闺情 【注释】(1)西窗:指女子的梳妆台,在室内西边的窗户旁。 (2)“正”:刚刚。 (3)“对镜”:对着镜子。 (4)“徘徊”:徘徊,来回走动,形容心情不安定。 (5)“云鬟”:古代妇女挽起的头发称云鬟,这里借指女子的发髻。 (6)剪银台灯灺:剪断银制的台上灯芯,使灯光昏暗。灺,同“烬”,灯的余烬。 (7)香奁:盛放香料的小匣子。 (8)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赏析:
【解析】 “浪淘沙·次沈丰垣韵”是一首词,全词以女子的口吻抒情,通过女子的口吻抒发了对爱情的执着。 浪淘沙,又名《更漏子》,为唐教坊曲名。双调五十八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五仄韵。 见面不如初。绣带银涂。双鸾截断总成孤。离合从来俱是命,我害卿乎。烛泪晓窗枯。梦里惊呼。湘山云雨竟荒芜。当日风流天也妒,莫恨情疏。 第一句“见面不如初”,用对比手法写出女子对爱情的执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赏析诗句时,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别路柳含烟”,点出别离的地点和时节。“恨杀啼鹃”,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杜鹃声里斜阳暮”的句子,以景衬情,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伤感心情。“片帆高挂水连天”,描绘了一幅水天相接、船影摇曳的画面,表现出了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无数青山遮不住,似箭离弦”,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山岭之多,突出了离愁之苦
【解析】 “蕉叶窗西,藕花池上,雨冷浑如哭。”这是诗人对雨夜景象的描绘。“蕉叶窗西”,点出了窗外是芭蕉,这在雨中显得格外凄凉。“雨冷浑如哭”,用“哭”字写出了作者的悲苦心情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怕他人、笑我痴迷,恨和愁、都藏在腹”。这是诗人对当时世态的不满,他害怕别人嘲笑他的痴情。“倚枕无言,停杯不饮,坐看秋灯绿”。“倚枕无言”是说诗人无法排遣内心的烦忧,只能默默地倚着枕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中“赏析”的要求,如“形象”“表达效果”“情感”等角度;然后根据要求圈出诗句,结合内容和注解进行分析。 “雨过小窗前。几处莺声”两句,写景抒情。清明时节的雨后,窗外的景色清新秀丽,有几只黄莺在啼鸣。莺啼声声入耳,更衬出诗人愁苦的心绪,所以诗人感叹:“我自愁多如中酒。” 第三句“箫鼓画船轻”,描写了游人欢庆的情景
【注释】 1. 人静雨潇潇:人声寂静,细雨纷纷。潇潇:小雨的样子。 2. 帘影风摇:窗帘被风吹得摇曳不定。 3. 残杯独酌:喝完的酒杯放在一边。 4. 翠袖啼痕红烛泪:女子在烛光下哭泣留下的痕迹。 5. 魂断谁招:魂灵飘散到哪儿去了呢? 6. 带围宽尽沈郎腰:形容身材肥胖,衣服穿不进。 7. 到得见时卿试比,不让苗条:等到见到你的时候,你一定要试着比一比,不要输给我苗条的身材。 【赏析】
《浪淘沙·中秋夜雨》是北宋词人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中秋之夜,雨打残荷,泪洒高楼。下片写笙管宴乐,庭桂飘香;玉楼明月光,空对闲愁。全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译文: 黄昏时,雨打湿了高楼,懒得去卷起帘子看风景。雨水滴在残荷叶上,荡起层层涟漪,水波悠悠。我两袖的泪水像雨点一样滴落下来,洒在中秋佳节的庭院里。 笙管乐声还在回荡,仿佛与我们一起游玩。院子里的桂花散发出阵阵香味,而我却无心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