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斜日花阴下。正梳头才罢。对镜几徘徊,未到黄昏,又把云鬟卸。
屏风自掩深寒夜。剪银台灯灺。收取入香奁,狼藉春山,留待檀郎画。
醉花阴·闺情
【注释】(1)西窗:指女子的梳妆台,在室内西边的窗户旁。
(2)“正”:刚刚。
(3)“对镜”:对着镜子。
(4)“徘徊”:徘徊,来回走动,形容心情不安定。
(5)“云鬟”:古代妇女挽起的头发称云鬟,这里借指女子的发髻。
(6)剪银台灯灺:剪断银制的台上灯芯,使灯光昏暗。灺,同“烬”,灯的余烬。
(7)香奁:盛放香料的小匣子。
(8)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是写一位少妇思念丈夫的闺怨之作。上片写其梳妆时情景。下片写她收拾梳妆用具后的情景。全词以时间为线索,从黄昏写到深夜,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把人物的内心活动描写得细腻入微。
首句“西窗斜日花阴下”,点出了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及人物的身份。“斜日”“花阴”渲染了时间已到傍晚的暮色和室内的暗淡气氛,也烘托了主人公愁绪满怀的心情。这两句写出了她的动作和心理。“正梳头才罢”,表明她已经梳妆完毕,开始休息,可是又因为心事重重而心神不定。“对镜几徘徊”,写她对着铜镜反复照看自己的容颜,既表现她对自己的容貌十分珍惜,也反映了她的心事重重。这两句是全词的过渡句,为下片写其收拾梳妆用具后的情景作了铺垫。
“未到黄昏,又把云鬟卸”,是说到了黄昏的时候,她又重新整理好头发准备睡觉了,可是心里还是不能平静地入睡。这句中的“又”字表明这是她一天中的第二次行动。“把云鬟”即挽着头发,这里指整理好头发准备睡下。“云鬟”在这里是代称,即发髻,用云来比喻其美,可见她平时对自己的美貌是多么自信,也是为了表示自己对丈夫的深情厚意。这一句中,“云鬟”“卸下”两个动词,都带有感情色彩,前者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心有余悸的心理;后者则表现了一种决绝、坚决的心理。
过片三句写夜深人静时分的情景。“屏风自掩深寒夜”,写主人公关上门进入深深的寒夜。屏风自掩,说明她不愿让外人看到自己的行踪;深寒夜,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孤寂的气氛。“剪银台灯灺”,写主人公熄灯之后,剪断了台灯的灯芯。“灺”,同“烬”,灯的余烬。“收取进香奁”,写主人公收拾好香炉里的灰烬放入香奁之中。“狼藉春山”,写香奁里落满了灰烬,好像春天的山峦一般凌乱不堪。这几句写的都是主人公夜间的一些琐事,但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却可以想见她内心的寂寞、烦闷和痛苦。
结尾三句写她第二天清晨起床的情景。“留待檀郎画”,意思是说留着等他回来画像。“檀郎”即丈夫的美称。“留待”二字表明了她对丈夫的殷切期盼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狼藉春山”,写香奁里乱得像春天的山峰一样。“留待檀郎画”一句中,“留待”二字表明了她希望丈夫对自己能像对待一幅画那样珍视、爱护;“狼藉春山”表明了香奁里积满了灰烬,显得十分凌乱不堪。这两句虽然写的是一些小事,但却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
此词通过主人公梳妆、整理、收灯等一系列琐碎的动作描写,表达了一个少妇在孤独中等待丈夫归来的复杂心境,以及对于丈夫深沉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