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小窗前。几处莺声。纷纷花柳障春城。我自愁多如中酒,人道清明。
箫鼓画船轻。游当何曾。倚帘终日泪盈盈。风里落花浑不响,蓦地心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中“赏析”的要求,如“形象”“表达效果”“情感”等角度;然后根据要求圈出诗句,结合内容和注解进行分析。
“雨过小窗前。几处莺声”两句,写景抒情。清明时节的雨后,窗外的景色清新秀丽,有几只黄莺在啼鸣。莺啼声声入耳,更衬出诗人愁苦的心绪,所以诗人感叹:“我自愁多如中酒。”
第三句“箫鼓画船轻”,描写了游人欢庆的情景:画船轻悠悠地荡漾在江上,吹起悠扬的乐曲,传来阵阵箫鼓声,人们尽情欢乐。这一句与前两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第四句“游当何曾”,是说:出游时哪一次不是这样呢?诗人以问句形式,表现了对清明时节游玩习俗的厌恶,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心理,既有对这种习俗的不满,又有无法解脱的无奈。
第五句“倚帘终日泪盈盈”,是说:我整天倚着窗帘,泪水不停地滴落。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因春光美景而触景生情、睹物伤怀的情感。
第六句“风里落花浑不响,蓦地心惊”,是说:一阵春风飘来,落花在空中飞舞,但却没有发出声响,突然之间让诗人感到心惊。这两句诗既点出了清明节的景物特点,又渲染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
诗人用一个问句收尾:“蓦地心惊”,抒发了诗人对清明节俗的厌倦之情。
【答案】
译文:
清明过后的小窗外,几只黄莺在啼叫,纷纷扬扬的柳丝和绚丽的花簇挡住了春天的城郭。我自感愁思之多,比喝得过量的酒还厉害。
清明时节,到处是欢乐的箫鼓和游人的欢歌,可是谁又能真正理解我心中的愁闷?只有那倚着窗帘,终日流泪的人才会懂得。
忽然听到风吹落花的声音,我不禁心中一惊!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时节的所见所感。开头两句写清明时节雨后的景色,以及诗人触景生情的愁苦心情。三、四句写清明时节游人欢度节日的景象,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反衬出诗人内心矛盾的复杂感受。五、六句写凭栏望远,看到满目春光中的一片落红,触动了诗人的愁怀。最后两句写诗人触景生情,心有所惊。
全诗以清明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物,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