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谦
望江南·元夜即事 桥上月,终夕自凭栏。只怕粉云香阁闭,从教珠露碧衫寒。人道看灯山。 注释: - 桥上月:在桥上的月亮,整晚独自倚靠着栏杆。 - 终夕:整晚,一个晚上。 - 自凭栏:自己倚靠在栏杆旁边。 - 只怕:担心,害怕。 - 粉云香阁:像粉云一样的香气笼罩的阁楼(指女子闺房)。 - 从教:任凭,任由。 - 珠露:晶莹的露水。 - 碧衫寒:因为穿着碧绿色的衣衫而感到寒冷。 - 人道:人们说。
望江南晚思 天已晚,还自怕登楼。山底淡云轻似梦,灯前寒雨细如愁。 人问嫌抬头。 注释: 望江南晚思:这是一首描写晚秋景色和诗人心情的诗。 天已晚:指天色已晚。 还自怕登楼:还自己害怕上楼。 山底淡云轻似梦:山底的淡淡的云雾轻轻飘荡,好像一场梦境。 灯前寒雨细如愁:灯前的细雨像愁绪一样绵绵不绝。 人问嫌抬头: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低着头。 赏析: 这首《望江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细致地分析诗歌的内容,从诗歌的手法、语言、情感以及思想内容等角度进行鉴赏。此诗为咏怀之作,诗人借泛舟西湖之乐抒写自己的感慨。首联“微雨映朝日,轻舟荡寒烟。”写泛舟西湖所见,天气阴晦,细雨如丝,阳光斜射,轻舟在薄雾飘渺的水汽中缓缓荡漾,一派清幽景色。颔联“不悟山色佳,却与幽性便。”写游赏西湖后的感受,诗人并没有沉醉于美景
【注释】 春晓偶成:春天早晨偶然写成的诗。春晓,指春天的早晨。 倚枕看山色:靠着枕头观看着山景。 开帘爱晓晴:打开窗帘欣赏着晴朗的阳光。 客愁偏对雪:客人的愁思却偏偏遇上了下雪。 春梦不离莺:春天的梦境里,鸟儿始终伴随着我。 天地悲歧路:天地间悲伤的是分别的道路。 诗书误此生:因读书而耽误了我的一生。 不知鸿与雁:不知鸿雁为何南飞。 底事厌南征:不知道为什么厌恶这次出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离别和思念的诗。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西湖边的美景,以及与朋友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诗人通过描述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他写道:“西湖携手即天涯,慧日峰前浪滚沙。”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在西湖边相遇的情景,他们携手共度美好的时光,仿佛已经走到了天涯海角,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朋友。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因为分别后无法再与他共同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注】这首诗为作者与友人的唱和之作。 春雨冥冥,浮云互相逾——春雨蒙蒙,浮云遮天蔽日 童童蔽长路,车马不得驱——路上行人被雨淋湿,车马受阻 故人在西南,高视综群书——朋友在西南,专心读书 《阳春》一以奏,《下里》徒纷如——弹《阳春》,奏乐声婉转悠扬;弹《下里》,音乐单调而杂乱 伊余苦俗累,悠悠怅离居——我厌恶俗世的束缚,心中惆怅地离开家乡 弃置宁不伤,何以荣薄躯——难道抛弃世俗的生活不让人伤感吗
【注释】 都道:都说。危楼:高楼。落花:凋落的花朵。愁摩愁:形容愁闷到了极点。 【赏析】 《荷叶杯》是北宋词人贺铸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春日之景,下片写春日之感。全词以“愁”字为脉,通过描绘春光和暮雨、落花与流水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愁闷感受,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晚眺 川原望不极,孤客自登台。 落日大荒远,平沙秋雨来。 青门生事渺,白石壮心哀。 归思西风后,空怜作赋才。 注释: 1. 川原望不极:指广阔的平原和原野,看不到尽头。 2. 孤客自登台:独自登上高台的游客。 3. 落日大荒远:落日显得遥远而空旷。 4. 平沙秋雨来:秋天的雨降临在平坦的沙地上。 5. 青门生事渺:青门(一个地名)的事情已经变得模糊不清。 6. 白石壮心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背诵、理解和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有客、平原。 【答案】 试穿新衣,感到有些寒凉;②有客人在平原上骑马观赏风景;③远远看去,烟光缭绕着渭水,雪晴之后,满眼山色
君去游齐鲁,惟怜泣路隅? 沙深埋马足,风利断人须。 鼓楫河流隘,瞻云岳色孤。 兰陵多美酒,愁绝更须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