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道春来愁闷。不信。日晚上危楼。
落花飘尽水东流。愁摩愁。愁摩愁。
【注释】
都道:都说。危楼:高楼。落花:凋落的花朵。愁摩愁:形容愁闷到了极点。
【赏析】
《荷叶杯》是北宋词人贺铸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春日之景,下片写春日之感。全词以“愁”字为脉,通过描绘春光和暮雨、落花与流水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愁闷感受,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都道春来愁闷。不信。日晚上危楼。
落花飘尽水东流。愁摩愁。愁摩愁。
【注释】
都道:都说。危楼:高楼。落花:凋落的花朵。愁摩愁:形容愁闷到了极点。
【赏析】
《荷叶杯》是北宋词人贺铸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春日之景,下片写春日之感。全词以“愁”字为脉,通过描绘春光和暮雨、落花与流水的景象以及自己的愁闷感受,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即赏析手法与效果。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此诗是诗人送行友人北上时的赠别之作。全诗四句,前两句写友人启程,后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一句中“嗟”字写出了诗人的不舍之意;第二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三句写夜雨淅沥的情景,衬托出诗人心中的凄苦;第四句以母亲为引子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祜。诗的主题是描述崇德县西寺,以及寺庙周围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的敬仰和向往之情。 诗的第一句“秋水开祥河”,描绘了秋天的水景,河水清澈透明,如同祥河一般。这里的“祥”字,寓意着吉祥、幸福之意。 第二句“花城初脱驾”,则是指花城刚刚离开,意味着新的开始。这里的“花城”可能指的是寺庙周围的花木繁茂之地,也暗示了寺庙的宁静与美丽。 第三句“神幢拥多宝”
诗句释义 1 西山樵夫方壮年,手持樵斧西山边。 - 描述了一位在西山边劳作的中年樵夫,他正在使用他的樵斧砍伐山边的树木。 2. 朝向西山石上坐,暮向西山云际眠。 - 樵夫选择在西山上的一块石头上坐下休息,傍晚时分则在西山云层之间睡觉。 3. 行人过者问樵夫,愿君共坐语斯须。 - 一个经过的行人询问樵夫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坐一会儿。 4. 美髯如戟好身手,虎狼不顾千金躯。 -
这首诗的意境是描述美人背,描绘了一幅美人背倚在窗边,静谧而凉爽的画面。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如“碧窗人静凉初透”中的“碧窗”、“人静”、“凉初透”,以及“凝脂拊处难留手”中的“凝脂”、“拊处”、“难留手”,都表达了一种宁静、温柔的氛围。 接下来是对每一句的详细解读: 1. 碧窗人静凉初透。 - “碧窗”指的是青色的窗户,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 “人静”意味着房间内没有其他人
送人之山东 君去游齐鲁,惟怜泣路隅? 沙深埋马足,风利断人须。 鼓楫河流隘,瞻云岳色孤。 兰陵多美酒,愁绝更须沽。 【注释】 - 君:指朋友或同僚。 - 之:到。 - 齐鲁:春秋时为齐、鲁两国,今山东省一带,泛指南方。 - 惟:只。 - 路隅:路边。 - 沙深埋马足:指黄河下游的黄泛区(历史上因河床淤积而形成的高水位地区)。 - 风利断人须:形容黄河风大浪急,能割断人的胡须。 - 鼓楫:扬帆。
【注】 菩萨蛮:词牌名。 美人臂:女子的手臂。 涂银袖里摇双钏(duàn qiàn):用金线在白绸缎上绣出花纹,再用银粉画成图案,套在袖子里摇动,使衣服发出叮当声。 深藏却为攀花见:把衣袖卷起,露出手臂,以便能看清上面的图案。 红印记绸缪(miǎo):红色的印子绣在绸缪上,指代手臂上的花纹。 长新风月愁:长出新叶,带来春的气息,但春天也有使人忧愁的时候。比喻人的青春美好而易逝。 檀郎
【注释】 见:同“现”。 轮:指小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妇女的词。上片写闺妇与情人重逢,下片写妇人与小童重聚,两相对照。 词的首句“菩萨蛮”,即《菩萨蛮令》,是唐教坊曲名,属“大石调”。又名《子夜歌》,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曲调。因词调中有“菩萨”一词,故称“菩萨蛮”。其特点是音韵铿锵,节奏明快。词中采用这种曲调,以表达闺情。 上片起首二句,写闺妇与情人相约在春洞斗草。春日斗草,本是一种游戏
注释: 1. 平湖城上弄珠楼,浩浩烟波日夜愁。 2. 一自乱离成死别,不堪风月忆同游。 3. 孤城何处烟云断,远浦依然白雁秋。 4. 他日挂帆过角里,只应挥涕吊荒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平湖人的感怀之作。诗人首先描绘了平湖城上的明珠之楼,以及那浩浩烟波,终日让人感到愁绪满怀。然后诗人感叹自从战乱分离后,就成为了生死之别,难以再与故人共度风月之美景。 诗人描述了自己所在的孤城
【注释】 引声歌:诗歌名,取自《诗经》,共三章。首章为《关雎》。二章为《鹿鸣》,三章为《鹊巢》和《采蘩》。这首诗是《诗序》中的一篇。《毛诗序》:“《关雎》、《鹿鸣》、《鹊巢》皆得男子之美而化之者焉。……《采蘩》、《桑扈》则美妇人之德也。” 外极莽苍:外极,极远之地;莽苍,广阔无边。指天地之外。 内保精粹:内,内心;精粹,精华。指内心保存着精华。 至人不言:至人,最聪明、最高明的人。不言,不说话
【注释】 美人额:美人额上的妆。 玉栊春冷梅花飐(zhǎn):玉制的帘子,在寒冷的春天里,风中吹动,梅花被吹得飘摇不定。 螓首新妆艳:螓首,即螓首蛾眉,形容女子美丽。新妆,即新的妆容。艳,美丽。 不大画眉粗:眉毛不修饰的很细。 城中改样涂:城中人换了一种样式的化妆。 蜂黄闻已退:指胭脂色退了,比喻美人的妆容。 颦蹙时含泪:皱起眉头含着眼泪。 两小羡当时:两个小孩子羡慕当时的人。 临风有所思
【解析】 本诗为一首小令,描写一个女子相思寄情。“紫燕双双飞去”写燕子双双南飞,暗示着离别;“何处凭尔寄相思”以问句开头,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无书只有一红丝”写书信断绝,唯有用红线系在信笺之上寄给亲人;“郎问玉颜消否”,询问郎君是否注意到她的容颜已变;“如旧”是说虽然容貌改变,但与郎君的感情依然如故;“独宿绣房深”写独宿深闺,夜夜难眠;“床间留得凤凰琴”,留下凤凰琴
【注释】 图取:想取得。玉颜酡甚:形容酒喝得醉人,面颊发红的样子。多饮:指要多喝几杯。吹醒:把醉酒的人弄醒。畏东风:害怕春风。桃花要与尔相同:桃花也要跟你一样醉醺醺的。么(mò)红:同“末红”,即深红色。 【赏析】 此诗为惜花而作。首句写诗人想取得美人的芳容,以供一醉方休之用;第二句写饮酒之后,怕春风拂面,使美人酒醒;第三句写桃花也醉了,与美人一样;第四句写桃花也是深红色的,是美人醉妆的颜色
【注释】 ①“春人”:春天的景色。 ②“琼枝”:形容花朵的颜色像白玉一样。 ③“山茶花”:《红楼梦》中贾宝玉所喜爱的女子之一,名金钏儿。 【赏析】 《荷叶杯 其二 二首》共两首。这两首诗写春天的景象,第一句是说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第二、三句写花儿竞相开放,其中最惹眼的是山茶花、海棠花;第四句说花儿开得正盛,而“我”却无福欣赏;最后一句说花儿开得再好,也只是徒劳而已。全诗语言平实朴素,意境优美动人
【注释】: 雁二首:即《咏雁》之二。 写尽双双人字: 写尽,写出。 谁寄:谁把书信寄给我。 明岁雁门回: 明年春天,在雁门一带会合。 教衔织锦到龙堆: 请让我衔来织成锦缎的雁带,送到龙堆。 来么来: 来吧来吧。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飞雁的观察,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表达了对友人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注释】 雁:大雁 归:返回 高楼:高处的楼台。 赏析: 这是一首小令,写大雁飞来时发出“嘹呖一声”声,好像在向人诉说着什么,又像是不忍飞过“高楼”。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雁的鸣叫比喻人的愁思,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心情
诗句:拍水。 翻译:拍打水面的声音。 注释:拍打水面,声音清脆。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拍打水面、彩鸳惊起、花里见欢时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人以拍水为引子,引出了彩鸳惊起的画面,又以花里见欢时的细节,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两舟相并弄溪碧,风逆得归迟,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留恋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1.花浦: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2.翠烟香雨:形容春天的景色,像烟雾一样缥缈,像细雨一样飘洒。 3.吴女:指古代吴地的女子。 4.吹箫:吹奏箫管乐器。 5.细蛾攒绿倚轻桨:细长的眉毛像绿色,靠着轻快的小桨船。蛾是眉的别称,这里借指眉毛。 6.背红桥:背对红色的桥。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全诗以“细蛾攒绿倚轻桨”一句为中心词句,通过描写吴女听吹箫时的姿态和神态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诗。全诗写诗人乘船停泊在荷花丛中,一醉方休的情景。“白莲”句是说荷花盛开,香气四溢;“夕阳”三句是写日落西山,斜阳映照在柳荫下;“飘洒”二句是写微风拂面,带来阵阵凉意。 【答案】 译文:船靠岸停泊在荷叶荷花丛中,我沉醉了。荷花盛开,香气扑鼻,夕阳西下,斜阳映在绿柳荫里,微风吹来,使人感到凉爽。 赏析:此诗为作者任杭州通判时所作。首句“舟舣”即指停船靠岸
注释: 1. 天半:天空的一半。 2. 砰雷激电:形容雨声大而猛烈,像雷和电一样的声音。 3. 龙见:指龙出现在天空中。 4. 黑云中:指乌云之中。 5. 打篷疏雨送凉到:指稀疏的雨点像打在篷布上一样,带来凉爽的感觉。 6. 又早:意为时间已经不早了。 7. 火轮红:指太阳如同红色的火轮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傍晚的景象。诗人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注释: 凉惬 —— 凉爽惬意。 雨珠风叶 —— 细雨打在树叶上,滴落成珠,仿佛是风吹过。 香靥 —— 女子的面颊像香粉一样红润。 碧绡衣 —— 绿色的丝绸衣裳。 并栖鸂鶒各偷眼 —— 两只鸂鶒鸟一起栖息,彼此偷偷地斜视对方的目光。 惊散 —— 被对方的斜视所惊扰,飞走了。 又双飞 —— 又双双飞舞起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荷花盛开的池塘景象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重点考查炼字。鉴赏时可借助对原诗内容的把握去分析,也可抓住诗中生动传神的“物象”去感悟诗人的情感。 本题要求分析三句诗句,第一句写“采桑自度曲”,第二句写“不寐”,第三句写“暗啮鸳鸯被”的情景。 (1) “孤灯背”意为:孤灯映照着背影。 译文:夜深了还独自坐在窗下织着桑布,对着一盏孤灯出神。 (2) “梦难成”意为:难以成眠。 译文
诗解: 东风- 翠密红疏:形容春天景色,绿意浓密而花事稀疏。 - 节候乍过寒食:指的是春季的节气,寒食节刚过,意味着春天即将过去。 - 燕冲帘,莺睨树:描述了燕子飞入帘子中,黄鹂鸟在树上观望的情景。 - 东风无力:表达了春风吹拂无力,缺乏生机的感觉。 赏析: 本句通过细腻的景象描绘和季节更替的背景,营造出一种春天即将结束的气氛。"东风无力"则直接点明了时节的变化带来的感受。
【注】这首诗为作者与友人的唱和之作。 春雨冥冥,浮云互相逾——春雨蒙蒙,浮云遮天蔽日 童童蔽长路,车马不得驱——路上行人被雨淋湿,车马受阻 故人在西南,高视综群书——朋友在西南,专心读书 《阳春》一以奏,《下里》徒纷如——弹《阳春》,奏乐声婉转悠扬;弹《下里》,音乐单调而杂乱 伊余苦俗累,悠悠怅离居——我厌恶俗世的束缚,心中惆怅地离开家乡 弃置宁不伤,何以荣薄躯——难道抛弃世俗的生活不让人伤感吗
望江南·元夜即事 桥上月,终夕自凭栏。只怕粉云香阁闭,从教珠露碧衫寒。人道看灯山。 注释: - 桥上月:在桥上的月亮,整晚独自倚靠着栏杆。 - 终夕:整晚,一个晚上。 - 自凭栏:自己倚靠在栏杆旁边。 - 只怕:担心,害怕。 - 粉云香阁:像粉云一样的香气笼罩的阁楼(指女子闺房)。 - 从教:任凭,任由。 - 珠露:晶莹的露水。 - 碧衫寒:因为穿着碧绿色的衣衫而感到寒冷。 - 人道:人们说。
望江南晚思 天已晚,还自怕登楼。山底淡云轻似梦,灯前寒雨细如愁。 人问嫌抬头。 注释: 望江南晚思:这是一首描写晚秋景色和诗人心情的诗。 天已晚:指天色已晚。 还自怕登楼:还自己害怕上楼。 山底淡云轻似梦:山底的淡淡的云雾轻轻飘荡,好像一场梦境。 灯前寒雨细如愁:灯前的细雨像愁绪一样绵绵不绝。 人问嫌抬头:有人问我为什么总是低着头。 赏析: 这首《望江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诗句释义: 1. 病起忍将春送:生病后勉强送走春天。 2. 弱草依花风动:细弱的草丛在春风中摇曳。 3. 犹自泥残莺,不唤春回何用:仍然停留在残败的莺歌,不叫春天回来有什么用。 4. 如梦。如梦:仿佛是在梦中。 5. 但觉翠颦增重:只觉得翠绿的眉头显得更加深锁。 译文: 我生病后勉强送走春天。细弱的草丛在春风中摇曳。仍然停留在残败的莺歌,不叫春天回来有什么用。仿佛是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