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望
再和制帅 羁旅的怀抱感慨,少时多事违心违理。世道艰难,年岁已高更迷茫失志。松树、槚木十年未能种植,妻儿万里迢迢困于携带。龙门偶得余光得以提携,雁塔曾与伯氏共题诗句。如今拥彗知书仍不晚,曹装尚未弃去三齐。 译文: 羁旅的怀抱感慨万千,年少多事违背心愿。世道艰难,岁月已长更感迷茫。松树、槚木十年未能种植,妻儿万里迢迢困于携带。龙门偶尔得到余光得以提携,雁塔曾经与伯氏共题诗句。如今拥彗知书仍不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时,要仔细阅读全诗,理解内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此题中“次韵贺子忱春事”是这首诗的题目,是一首七绝。首联两句写景,描写春风拂面、百花吐艳的景象。“老境流年速,春风几日晴”,这是写春天到来,老人的心境也随之舒畅起来,春光明媚,阳光普照,春意盎然。颔联两句写人与花。“清尊花下怯”,意思是面对盛开的花丛我有点畏缩
【解析】 本诗首联“丛石当轩峙,横池傍砌深”是写景。丛石当轩峙:丛立的石头在厅堂前面高高地耸立着。横池傍砌深:横卧在台阶旁边的池塘很深。颔联“还将修竹绕,半入古榕阴”是抒情。将:把。修竹:修长的竹子。绕:围绕着。古榕阴:指老榕树形成的浓荫。颈联“昼赏风澜皱,宵怜月影侵”是抒情。昼赏风澜皱:白天欣赏风吹波浪形成皱波。宵怜月影侵:晚上怜惜月光映照的影子(侵袭)。夜宿江海之滨,心怀远志,寄情山水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诗句,然后结合着注解进行赏析即可。“再和制帅”,是说诗人再次奉诏为制帅时的心情。“用尽登山力,方知行路难”,意为:费尽力气登上高峰,才知人生之路艰难。“孤峰宁久驻,半岭敢求安”,意为:高高的山头哪能长久停留,只有一半的山坡才敢寻求安宁。“远目穷千里,危肠搅百酸”,意为
第一首 为母作配归华族,生贤瑞国朝。 升堂拜王导,窥牖识房乔。 彩服金龟重,安舆驷马骄。 庆门今鼎盛,环佩忽萧萧。 注释:我的母亲嫁给了华族,生下贤明的后代。我被召拜见王导(王导是东晋名士、丞相),通过窗户看到房玄龄(房乔是唐朝名臣)。华丽的衣服和贵重的饰品都佩戴上了,乘坐华丽的车子和四匹马拉的车都显得骄傲。现在家族兴旺发达,但环佩声突然变得凄凉。 赏析:诗人在仕途得意之时
再和制帅 露宿风餐走部封,要询民瘼下情通。 消磨光景驱驰里,疲弊精神倥偬中。 珠玉忽收千里赠,尘埃顿洗一襟空。 病馀快觉心情爽,愈却头风耳不聋。 注释: 1. 露宿风餐:形容在旅途中辛苦奔波。 2. 走部封:指的是巡查地方。 3. 询民瘼:询问民间疾苦。 4. 消磨光景:指忙碌的生活。 5. 驱驰里:在道路上奔波。 6. 疲弊精神:形容非常劳累。 7. 珠玉忽收:比喻得到意外的恩赐或者好处。 8
诗句释义 1 京口追游地: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是古时长江入海的地方,也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首都。在这里,诗人回忆起与李士举共同在江边游玩的情景,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共同经历的回忆和感慨。 2. 钱塘执别年:钱塘,今杭州,是古代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曾是东晋、南朝时期的都城。在这里,诗人回忆了与李士举分别的岁月,表达了对那段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3. 飘流恍如梦: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恍惚感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与乡人一起在西湖泛舟的诗。以下是对诗句和译文的详细分析,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第一句:短棹夷犹处,湖平酒满觞。 - 词语解释: - 夷犹:犹豫不决。 - 棹:船桨,这里指划船。 - 译文: - 短小的桨在湖边摇摆不定。 - 湖水平静,酒杯已经斟满了美酒。 - 赏析: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湖边的犹豫和不安。短小的桨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显得有些无力,给人一种徘徊不前的感觉
【注释】 1. 联德成偕老:意指夫妻二人品德高尚,能够共同度过美好的人生。 2. 和鸣六十春:意指夫妻两人相伴六十年,如同和谐的音乐一样美好。 3. 休声传孝妇:意指孝顺的妻子名声远扬,成为了人们称赞的对象。 4. 馀庆产名臣:意指丈夫的余庆(即后代)中诞生了有才德的人,为国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5. 人去虚韦幔:意指丈夫去世后,家中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景象。 6. 哀深泣孟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归纳内容要点。此诗是作者在和李士举陪提刑徽猷游中梁山临秀远轩以望江中平陆之胜承示佳句且叙故旧离合之感次韵二首中的第二首,表达了作者因战乱而流落江湖的悲慨之情。 空翠浮轩槛,岚光拂栋梁。——空翠指山上的云雾缭绕,岚光指山间弥漫的云气。空翠、岚光都是形容景物的词语,用来形容景物清新明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