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标
诗句原文: 深院秋千绣带轻。 衣沾香汗玉钗横。 最怜节气近清明。 怕见落英春欲暮,倦开翠幌梦频惊。 碧桃花下戏调莺。 翻译: 深院中,秋千轻轻摆动,绣带随风飘动。 衣衫上沾染了香气,玉钗斜插其中。 最是喜欢这个节气,接近清明时节。 害怕见到落英缤纷,春天将尽,我常常惊醒于梦中。 在碧桃花下,戏弄着黄莺。 注释: 1. 深院 - 指的是一个安静而深邃的庭院。 2. 秋千 -
诗句如下: 斋似舫,窗外雨潇潇。 仿佛棹移湘水曲,溟蒙客渡洞庭潮。 一半在芭蕉。 我将为您逐句翻译这首诗的内容。 1. “斋似舫,窗外雨潇潇” - 注释:斋像船一样,窗外下着细雨。 - 赏析:这句话通过“斋似舫”和“窗外雨潇潇”两个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斋就像船一样,静静地漂浮在水中,而窗外的雨则如同潇潇的乐声,增添了这份宁静的意境。 2. “仿佛棹移湘水曲” - 注释
【注释】 1. 孝肃祠堂:指包拯的祠庙。孝,是包拯谥号;肃,是包拯字。2. 剑佩闲:指祭祀时的仪仗。剑和佩都是古代武士的饰物,这里比喻包拯生前执法如山,刚毅不阿。3. 香花:指鲜花。4. 潺湲:流水声。5. 浊水:指浑浊的水。6. 笑颜:指笑容。7. 异代:代别。8. 童语习:指孩童的语言习惯。9. 中宵:半夜时分。10. 白日孤城冷蜀山:形容在荒凉的夜晚,一座孤立无援的城池。 【赏析】
注释: 1. 郊外提壶:在野外提着酒壶。 2. 籍草茵:席地而坐。 3. 桃花春涨水粼粼:桃花盛开,春水上涨,水面波光粼粼。 4. 暖风:温暖的春风。 5. 隔溪:隔着一条小溪。 6. 柳色暗催羁客泪:柳色渐绿,催促着游子流连忘返。 7. 莺声愁煞画楼人:黄莺啼鸣的声音让人感到愁苦,以至于让画楼上的女子也感到忧愁。 8. 两般心事总沾巾:两种心事都让人忍不住落泪。 赏析:
【注释】玳梁:即玳瑁梁,用玳瑁片装饰的屋梁。双燕:指夫妻或恋人。碧桃花下看人面:在桃花盛开的树下看着妻子的面貌。往事耐思量:往事难以回忆。银灯:明亮的灯光。宝钿:镶嵌着珠宝的首饰。瑟瑟:空荡的样子。西堂客:指妻子的丈夫。肠断:悲痛欲绝。三声:指长更和短更,即夜间的更次,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二更相当于四个小时,三更是八个小时。 【赏析】这是一首悼念亡妻词,上片写夫妻相守之乐,下片写思念之苦
【注解】 秋尽:秋季结束。驿亭,古代传递军情的驿站。寒风起:寒风劲吹。刻烛:即“分烛”,把蜡烛分成一半。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定,犹豫不决。南来少雁书:从南方来的信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写旅怀的抒情小诗。首句“驿亭秋尽”点明季节和地点。“寒风起”交代时间,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气氛。接着二句写离人因思家而夜不能寐,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刻烛”两句写诗人彻夜不眠,在驿亭上徘徊,思念家人
【解析】 本词上片写“伏城明月”依旧,但“我”已非昔日之“我”,而是“重过”的“我”。“今日”与“其如”相呼应,表明“我”已不是从前的“我”了。下片“莫喜到家乡”与“乡愁到更长”照应,表现作者的思归情意。 【答案】 译文: 伏城的明月还是和从前一样皎洁明亮,它一直照亮我走过的漫长的旅途。今天我已经重新踏上这片土地,但面对这轮明月我又有何心情呢?遥望远方
诗句释义与注释: - 菩萨蛮:词牌名,为唐教坊曲之一。 - 其六:指这首《菩萨蛮》诗的第六首。 - 暮春:春天的末尾。 - 雨中:在雨中。 - 十五弟归里:指的是你的哥哥十五岁的时候回家。 - 可怜:可叹、令人怜惜。 - 九十春光尽:形容春天已经过去大半。 - 南窗疏竹生新笋:南面窗户旁的竹子上长出了新的竹笋。 - 榆荚雨潇潇:榆树的果实(榆荚)在雨中飘落。 - 花寒夜寂寥
诗句:板桥流水湖山靓。桃花人面红相映。 译文:板桥上流淌的河水清澈见底,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桃花盛开,人面红润,相映成趣。 注释: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通过流水、桃花与人面相映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板桥”指的是一座横跨在湖上的石桥,“流水”则是指清澈的河水,“湖山”则是指周边的湖泊和山脉。“靓”是美丽的意思,这里形容景色优美迷人。“桃花人面红相映”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
菩萨蛮 其三 春闺 注释: 1. 乱鸦啼处春风晓。流苏香暖金钩小。 2. 晴影入窗纱。街头卖杏花。 3. 鸳鸯初睡足。偏堕云鬟绿。 4. 拂镜试新妆。低回问粉郎。 译文: 乱鸦在春天的早晨啼叫,流苏摇曳着温暖如春的气息,小金钩映照着温暖的阳光。 阳光洒在窗户上,街上有人卖杏花。 鸳鸯刚刚睡醒,头发被风微微吹起,露出了绿色的发髻。 女子拂去脸庞的镜尘,试穿新衣。她犹豫不决地询问粉郎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