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标
诗词名句“古道斜曛。野水孤村。暂停骖、频叩柴门。故人向劳,握手开樽。”出自明朝诗人梁清标的《行香子·登斋中小楼》。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析: - 诗句原文: 古道斜曛。 - 注释: 斜曛:斜阳的余晖。 - 译文: 古老的道路被夕阳染上了斜晖的余光,孤寂的小村庄在荒野中显得更加凄凉。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古老而荒凉的乡村景象,通过斜晖与孤村这两个意象
月上海棠 · 庭前秋色西风暗里窥窗牖。小庭闲、独立夕阳久。花落金钱,露葵开、药栏如绣。关情处、自叹吾衰白首。 暂来蝴蝶黄昏候。对深杯、辜负红酥手。消受清芬,怎当他、凉侵衫袖。秋云外,几层家山是否。 注释: 1. 西风暗里窥窗牖:西风吹过,从窗户缝隙中偷偷地窥视着。 2. 小庭闲:小庭院里显得有些寂寞和冷清。 3. 夕阳久:夕阳长久地挂在天空中,没有落下。 4. 花落金钱:花瓣像金钱一样掉落在地上
【诗句解释】 晴檐:晴天的屋檐。 飞雪帘栊护:用飞雪来装饰屋檐,使屋檐如画。 篆添香缕:在香炉上刻上篆字,添香。 海棠睡足:指春天的海棠花已经盛开得足够大了。 钗落鬓横斜雾:用钗子梳头,发髻散乱。 红上琐窗如许:红色的窗帘如此美丽。 侍儿:女仆。 鹦鹉声絮:像鹦鹉学舌般地唠叨。 【译文】 晴天时,屋檐上的飞雪如同画一般美丽。翠被上篆刻的香炉添上了新香,海棠花睡足了,脸颊微微泛红,发髻散乱
【注释】 石林幽,石头林中很幽静;茅屋小,茅屋简陋。今古丹青:指画中的山水。举似吴兴少:意思是说画中的景物像吴兴的美景那样多。蜀客:四川的客人。移家:搬家。浮玉峭:在玉峭(地名,今属四川省眉山市)居住。供养:供奉。烟云,指山间云雾。挥手红尘早:意谓一挥衣袖,就远离了尘世的纷扰。沧:水深碧的样子。宛委词人,即指屈复、朱彝尊等人。《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宛委先生集》,其中《江赋》是屈复所作
谢池春·花朝 赵苑烟霏,青入春山如画。叹无端、钓纶收罢。轻寒轻暖,有晴郊车马。那堪酬、好天良夜。 朱门绮户,处处秋千高挂。斗新妆、东风帘下。花朝孤邸,怕酒阑灯灺。何时向、成都占卦。 逐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段:赵苑烟霏,青入春山如画。叹无端、钓纶收罢。轻寒轻暖,有晴郊车马。那堪酬、好天良夜。 - 注释:赵苑,古地名,此处指春天的山水景色。“烟霏”描绘了春天的烟雾缭绕,增添了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卖花声·清明》 日射晴江,影动柳塘花坞,斗芳菲,榆烟杏粥。五陵游冶,踏河桥新绿。对东风,笑人孤独。 朱门此日,座拥满堂丝竹。鹧斑烧,翠围红簇。天涯人远,冷奁香钗玉。怕消减,金蝉一束。 注释: 1. 日射晴江:阳光照射在清澈的江面上。 2. 影动柳塘花坞:花影摇曳在池塘边的小山坞之中。 3. 斗芳菲:争相展示自己的美丽。 4. 榆烟杏粥:用榆树和杏树的嫩叶熬成的粥。 5.
解析: 1. 诗句逐句释义: - 春色浑如昨。烧烛闻宵柝。追思往事总成尘,错。错。错。出岫闲云,忘机鸥鸟,那堪耽搁。 - “春色浑如昨”:春天的气息似乎和昨天一样。 - “烧烛闻宵柝”:点燃蜡烛听到夜晚的更鼓声。 - “追思往事总成尘,错。错。错。”:回想过去的事全都成了尘土,错误。 - “出岫闲云,忘机鸥鸟,那堪耽搁。”:山峰中的野云和忘记世俗的鸥鸟,难以停留。 - 三载甘萧索。又被浮名缚
注释: 雾气消散,高天湛蓝。楼阁敞开,无尘埃。卷起残霞,正好接受斜阳。俯身凭栏,远眺城邑。看花如绣,山色似浴,草木如茵。 绿窗幽静窈窕,碧树纷杂缤纷。傍着朱红色的栏杆,怪石嶙峋。奇书可以欣赏,浊酒可以重斟。喜欢冬天的雪景,秋天的明月,夏天的云影。 赏析: 这首《行香子·登斋中小楼》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登临所见,下片抒览物兴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记并理解古诗文的内容,还要能够把握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诗句表达的情感等。本题是理解性默写。注意“熇”的写法。 【答案】 卖花声 清明 炎熇沾衣,骤雨忽来庭院。洗京尘、不须纨扇。凉飔入幕,袅孤灯零乱。喜天际、轻雷渐远。 朋辈风流萧散。遣闲情,蛮笺茗碗。最关人意,有檐花红绽。任阴晴、浮云舒展
【解析】 此词为七夕节宴饮之作。上片写雨后赏花之胜,并抒离愁别绪。下片承上片“又逢此夕会天孙”之意,以星河、烛光等自然景物作陪衬,表现宴饮时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清幽,含蓄蕴藉,富有情趣。 【答案】 ①急雨斜风临槛听:急雨斜风打在阑干之上,听到阵阵声响。②疏阑晚霁花初醒:稀疏的栏杆,傍晚雨过天晴,花儿才醒来。③又逢此夕会天孙:又遇上这个七夕之夜与织女相聚。④频揽镜:频频地照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