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飞声
金菊对芙蓉·仲夏葬亡室于禅山带雾冈,夜宿山家作 注释翻译赏析 金菊对芙蓉·仲夏葬亡室于禅山带雾冈,夜宿山家作 注释翻译赏析 山黛描烟,桥腰束翠,未秋先画秋容。奈啼乌唤客,暂买村醲。层云回首泉扃杳,葬玉棺、何处芳踪。佩声依约,知他归否,素袜凌风。 追念往事朦胧。早寒闺胆怯,何况尘封。问空山悄悄,依倚谁同。慰君只有秋衾梦,怕羁魂、未许相逢。镇无聊赖,斜欹短枕,诉与幽蛩。 注释翻译赏析
【注释】 客:作者的自称。亡妇生辰:亡妻的生日,即妻子去世纪念日。容若:纳兰性德,作者的妻子。 【赏析】 《鹧鸪天》是一首悼亡词,抒发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全词感情深沉,意境幽远,语言优美,堪称佳作。 上片写闻雨而感。开头三句“别泪更深作雨飘,布帷孤枕拥寒宵。遥思故阁萦蛛网,空剩游尘拂凤翘”,以景起兴,借风雨凄风,烘托出词人内心的愁苦。“布帷”二句,写词人独自守在客楼,听着淅沥的雨声
【赏析】 “绿沈画取东篱意”,写重阳节时,诗人从亡妇所遗箧中拣到一幅画。画是东篱的菊花,画中有菊有酒。这两句诗既点明题旨,又引出下文。 “曾傍妆台倚”,写画上的菊与诗人曾经有过的一段往事。“卷帘人影冷秋心”,写自己因思念亡妻而愁绪萦怀。 “今日卷帘人影悄难寻”,写重阳日,自己独坐在空荡的房中,再也见不到那曾经依偎在妆台上的亡妻身影了。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因重阳佳节而触景生情的哀愁。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和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因此考生要先把诗句写出来,然后再翻译。注意翻译时不要出现错译、漏译等问题。如: ①长相思:古代一种诗歌体裁,以男女爱情为主题。②庚寅:干支纪年法中指10年的周期,20年为一轮。⑧自海外归:从海外归来。⑨宿:留宿
【注释】 花心动:词牌名。又名“花心郎”。此调双调九十七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上片四仄韵,下片三仄韵一平韵,前后段各两仄韵,一叠韵,前段第三句与第四句押韵,后段第五句与第六句押韵。 花埭:即花堤,指园林中的花木堤岸。 红梅:梅花的一种,花色艳丽,香气浓郁。 金校书画:指金校将梅花画成书画,挂在扇子上。 玉人:美人,美女。 佩环声:指佩环发出的声音。 真珠席:真珠制的座席,形容宴会上的奢华。 暗香
【注释】 孤影冷幽窗:孤身一人,冷清的窗户。 愁剔银缸:忧愁地点燃了银灯,剔亮银色的灯光。 怕看遗卷在空床:害怕看到遗卷(指妻子遗留下的书信)放在空空的床上。 案上瓶花开落尽:桌上的花瓶里花开花落。 谁写红芳:是谁写了红色的字句? 风景太凄凉:这景色实在是太凄凉。 旧句思量:回想起以前的诗句。 柳外倚回廊:在柳树外面靠过长廊。 记曾:记得曾。 肠断也:也使我的心肠为之断绝。 秋光:秋色。
下面是对《浣溪沙·昨夜惺忪强自支。更阑细细数归期。起来愁损小腰肢。倚镜慵慨金屈戌,解囊偷赠玉参差。泪痕惟有枕绡知》逐句的解释: - 昨夜:指的是上一夜的情境或梦境。 - 惺忪:形容刚睡醒时的迷糊状态。 - 强自支:尽管感到困倦,但仍努力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和精神。 - 更阑:指的是深夜。 - 细细:形容计算或思考的过程非常细致、仔细。 - 数归期:反复数着爱人返回的日期或时间
细雨做成秋。凉入心头。几回枯坐数更筹。仿佛旧时扶病夜,劝我添裘。药箧未曾收。空对茶瓯。似闻风动绣帘钩。待展灵旗招梦返,梦怕难留。 注释: 1. 细雨做成秋——形容秋天的天气,细雨蒙蒙,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2. 凉入心头——形容秋风的寒意深入心扉,让人感到寒冷。 3. 几回枯坐数更筹——形容自己长时间坐在那里,无聊地数着更漏(古代一种计时工具)的刻度。 4.
满庭霜·秋夜寄得月校书 银汉无声,青天似水,芳塘残雨初收。玉箫清怨,吹梦堕南楼。鸳枕昨宵凉透,寒镫下、顾影悲秋。梧桐院,画屏深处,无睡待牵牛。 注释: - 银汉无声:银河没有声音。 - 青天似水:天空像水一样清澈。 - 芳塘残雨初收:荷花池塘上的残雨刚刚停歇。 - 玉箫清怨:用玉制的箫吹出的曲子,带有深深的哀愁。 - 吹梦堕南楼:梦中的箫声飘荡在楼上,仿佛要飞入梦中。 - 鸳枕昨宵凉透
摸鱼儿 · 人日后一日招同李竹农庶常、杨超白别驾、萧伯瑶山人泛舟花埭,沽酒珠江 注释: - 摸鱼儿:词牌名。 -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 一日招:一天邀请。 - 李竹农庶常、杨超白别驾:指宋代诗人李纲和杨炎的字。 - 萧伯瑶山人:指明代文学家萧良弼。 - 花埭:地名,位于今广东佛山。 - 沽酒珠江:在珠江边买酒。 - 迟何一山贰尹不至:迟来的尹(太守)为何。 - 喜新晴:喜欢春天的晴朗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