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庠
【注释】 军书:指朝廷的征兵文书。 梅仍破:梅花依然凋落。 穿市溪流过:穿过市区的溪水流过。 无复还山梦:没有再返回山林的梦了。 云屋:云雾缭绕的房屋,此处指隐士居所。 积水:积水成洼。 水连空,指水面与天空相接。 青蒲:绿草。 【译文】 朝廷的征兵文书还没停歇,梅花仍然被风雨打落,我走在穿城而过的溪流旁,听到一夜急雨敲打着江滩发出的声音。 我失去了回到山林去的梦想,因为山里的云室春寒更重
诗句赏析: 1. 诗意解读: - 第一句“柳外西风六幅蒲”:描述柳树之外,一阵西风吹动着六片蒲草。蒲草摇曳生姿,仿佛在风中舞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 第二句“野塘睡鸭对舂锄”:野塘边,一群鸭子在睡觉,而它们的主人正在用春锄耕作。这一景象既展示了乡村的宁静,也展现了农人的勤劳。 - 第三句“如何唤得王摩诘”: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唐代画家王摩诘(即王维)的赞叹,希望他能将自己眼中的江南美景画出来
【题解】 此诗为作者在张公洞的观感。据《太平寰宇记》卷一五二,张公洞在“铜棺山”上,南复山之侧。张公者,即晋代的名臣、诗人张华(字茂先)。张华曾隐居南山(即铜棺山)中,后人称他为“张公”。此诗是诗人登山游历后有感而作。 【注释】 铜棺:铜棺山的简称。在今陕西省汉阴县东北。 南山复山:即铜棺山。复山,地名,在今陕西省汉阴县西北。 扪萝:攀缘树枝。 绝壁:极陡的山崖。 藓苔斑:苔藓爬满了石壁。
【诗句释义】 叠嶂:山峰重叠。晓埋烟雨:早晨的山峦,被雾气和细雨遮蔽着。 飞花无数:纷纷扬扬的花絮飘落下来。 整整复斜斜:花朵在风中摇曳,有的直立,有的低垂。 南枝清苦:指梅花。清苦,指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不畏寒冷。 日暮。日暮:傍晚时分。 何许云林烟树:哪里是那云遮雾罩中的山林和树木?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写的是梅花。“叠嶂晓埋烟雨”写出了梅花生长在险峻的高山之上
诗句原文: 吴中未历佳山水,湖上怀思去惘然。 云去云归两峰寺,鸥飞鸥没夕阳天。 译文注释: - 吴中未历佳山水:在吴地(今中国江苏省一带)未曾经历过美好的山水风光。 - 湖上怀思去惘然:因思念家乡而在湖上感到迷茫和怅惘。 - 云去云归两峰寺:描述云彩的变幻,仿佛回到了寺庙之中。 - 鸥飞鸥没夕阳天:描写傍晚时分,海鸥飞翔或消失在夕阳之下的景色。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是描写景物的还是写人的,是写景抒情的还是托物言志的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运用的艺术手法,最后再根据手法分析情感。此题中,“次刘晞颜韵”是题目,要求我们注意对偶的修辞;“校书”指校书郎,这里指诗人的职务或身份;“绝足腾飞黄”,意思是“脚底腾飞于黄河之上”
【注释】李巨源:李鄘。陈氏馆:指陈王府的宾客住所。五言:指《文选》中的五言诗。《汉书·艺文志》载:“古诗有四言,次则杂言,又下则五言。”玉节信:《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七载:“马周少孤贫,家贫,以鬻畚为业,每旦读书,暮归,老母方以为卒食,期而食不至,自食顷者,犹以为喜。”后用以代指官职,此处指官衔。病渴:困乏。马相如:汉代司马相如曾“病渴欲得斗水”。这里借指李巨源。 【赏析】
戏成小诗留子静兄 秋霜一夜至枯荷,奈此江南秋色何 注释: 诗句一:秋霜一夜到枯荷,奈此江南秋色何。 译文: 秋霜一夜之间降临,落在枯萎的荷叶上。然而,对于这江南的秋天来说,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赏析: 诗人以秋霜为引子,描绘了一幅秋夜的景象。寒霜覆盖了枯荷,而江南之秋却自有其独特的韵味。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得江南秋色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江南秋天的深深热爱之情。 注释:
诗句: 聊辍清都玉笋班,虎符犹得控荆蛮。 译文: 在闲暇之际,我放下了朝廷上尊贵的身份,仍然能控制那凶顽的荆楚蛮族。 注释: ①清都:指唐朝都城长安。②玉笋班:唐代官员的行列中,以玉笋作为标志,这里用“玉笋”比喻高官显贵。③虎符:古代皇帝授予臣下兵权或调兵的凭证。④荆蛮:泛指长江以南的少数民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韩翃在辞官后所作,表达了他虽然已经退出官场,但仍心系国事
注释:惠安寺位于沙溪,烟雨刚刚停歇,春光明媚。无数深红夹杂着浅红,山店中落英缤纷,春寂寂然。柳花随风飘散,青旗迎风飘扬。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惠安寺周围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画卷。首句“沙溪烟绝雨才通”,描绘了惠安寺周围的自然环境,烟雨初晴,空气清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接着“无数深红间浅红”,运用了色彩对比的手法,将深红和浅红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