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师观
【注释】 偈颂七十六首 其二十八:这是一首颂赞佛性与佛法的诗。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指众生没有烦恼、杂念,只有佛性,即“诸法空相”中不生不灭的真实自性。我法妙难思,五千人退席:指佛陀的教义高深,难以用言语表述,因此有五千人听了后都退出了听法的队伍,这表示对佛理的高超赞叹。 译文: 众生本无烦恼和杂念,只有佛性才是真实存在的自我,就像树木没有枝条一样,只有树根才是真实的存在。我的教义高深无比
注释: 偈颂七十六首 其三十一: 赵州(即赵县)没有佛性,丰干太啰嗦。 南泉(指南泉普愿禅师)一枝草,云门(即云门文偃禅师)乾屎橛。 译文: 赵州的禅理认为,人皆有佛性,但这种佛性并不是一种可以直观觉察到的东西,而是需要通过修行来体悟和实践的。丰干的禅风过于繁琐,他的言语往往充满了哲理,让人感到深奥难懂。 南泉普愿禅师是临济宗的开创者之一,他提倡“直下承当”,主张以心传心,直接面对生死问题
【注释】 偈颂七十六首 其十九:此是第七十六首的第二句。偈,梵语“伽陀”的意译,即佛经中的韵文。偈颂,指佛经中的一种韵文,用来诵读佛经、唱赞佛功德或作佛事时所唱诵的颂词。 空劫:佛教用语,指无始以来的无穷无尽的时间。劫,音jié,梵语Kamma之音译,原义为长劫、长久的时间。 举似:以事相告。 君:指佛陀(释迦牟尼),这里用尊称。 【赏析】 此偈颂以“看与听”为题写来,言观照万物时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咄,这尊慈母,口中甜言蜜语,心中却充满苦涩。你拖累了我,甚至破坏了我们的家。这位僧人的话是如此的明显和直接,就像一根针直指问题的核心。一炷栴檀香就能充填整个宇宙,谁说黄金的价值如同粪土一般低贱? 注释: - 咄(duō):表示感叹或责问的语气词。 - 尊慈:对长辈的尊称。 - 口甜心苦:形容人外表看起来很好,但内心很苦。 - 带累(dài lèi):拖累。 -
偈颂七十六首 其二十七 年穷岁尽,有何言,东村王老夜烧钱。 野鬼闲神俱屏迹,无依无欲是金仙。 注释:在这一年年终之际,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来到了一个叫东村的地方,那里的王老者晚上在烧纸钱。那些野鬼和闲神都被赶走了,没有依靠也没有欲望,他们就像神仙一样自由自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景象,以及一位老人在年底祭拜祖先的情景。诗中通过“年穷岁尽”和“何言”等词语
注释:时间过得太快,就像白驹过隙。只有出家人,每天都能体会到生活的好。 赏析:这是一首颂佛之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之情。诗中“光阴何太疾”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如白驹过隙”一句,比喻生动形象,将时光比作一匹飞快的马儿,瞬间就能从你眼前飞过;“惟有衲僧家,日日是好日”一句,则是赞美和尚的生活,他们每日都生活在美好的生活中,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释义】 我的目光四处张望,手指天空指大地。 我独自玩弄着佛理单提的法器,并不去理会是非曲直。 普请恶水蓦头浇来,我仍然不忘灵山亲授戒律。 【注释】 偈颂:佛教的一种唱赞诗歌,每句一韵,有固定的格式。 目顾四方:目光四处张望。 指天指地:用手指向天空、地面。 独弄单提:独自玩弄着佛理单提的法器。 无是不是:既不理会是非曲直。 普请:佛教语,指受请者。 恶水:佛教语,意为烦恼之水。 蓦头:突然
偈颂七十六首 其二十五 腊八是今朝,如来成道日。 夜半见明星,从此生荆棘。 荆棘生人间,天上错流传。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在腊八节的夜晚,天上的星星出现了,从而产生了人间的荆棘,这是上天的错误。 赏析:这首诗以腊八节为背景,通过描述天上星星的出现,引发了人间的荆棘,寓意了天地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诗中的“荆棘”一词也象征着人生的苦难和挑战。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注释】 五日:佛家称五天为一结,结是修行的时期。 入室:进到寺院里去参禅打坐。 三八念诵:即“三七念诵”,指在寺庙内做早晚课时所念诵的内容。 中饱:吃得很饱,吃得心满意足。 【赏析】 这首偈颂,是一首很通俗的诗体偈语。它把一个修行人的生活写照得十分生动。全诗共四句,每句都紧扣着修行生活,用平直的语言娓娓道来。 第一句“五日上堂,朝朝入室。”说的是修行者每天都要在寺院里上堂(佛教徒向僧人问讯
注释: 解语非干舌,能言不是声。 指说话并非舌头的作用,说话也不是声音。 刹刹尘尘尔,何处著浑身。 在纷扰的尘世中,哪里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身体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富贵、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反感。他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揭示了人们追求名利、地位的虚幻性和无意义性,提醒人们要看清世间万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