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远
这首诗是关于禅修和音乐的,通过描述禅师在寺庙修行和弹奏乐器的情景,表达了禅宗修行中的苦行和执着。 诗句: 1. 倒数一二三,翻成四五六。 - 意思是将数字“一”、“二”、“三”倒着读,变成“五”、“六”、“四”。 2. 踏断独木桥,唱起云门曲。 - 表示禅师像一只瞎驴一样,虽然已经踏破了独木桥,但是还要继续向前,继续修行,就像唱起了云门曲一样。 3. 急似箭,直如弦。 -
【注释】 1. 僧伽:佛教语,梵文音译,即“和尚”。 2. 师真:即佛祖。 3. 其二十八:指《禅人写师真请赞》的二十八首诗中的第二十八首。 4. 哮吼:象的叫声。 5. 象王:大象之王。 6. 左顾右盻(pi e):左右观看。 7. 七穴八穿:形容大象身体上的七个洞和八个孔。 8. 平地:平坦的地面。 9. 等闲㪍(zhuó)跳:随意跳跃。 10. 梵王香案:佛教语
注释 幸自十分,画出一半。 我便是渠,略无思算。 “幸自”是说自己;“五分”是佛教中的五蕴:色(物质)、受(感觉)、想(意识、心理)、行(行为)、识(观念)。这是佛教中所说的五种“有”。禅宗认为,这五种“有”都是虚幻的,都是“妄念”,所以叫“五分”。 无思算处妙难传,忿怒那吒吃痛拳。 “无思算处”指禅宗的顿悟。顿悟就是突然开悟,不需要经过漫长的思考和修炼。 “忿怒那吒”是佛教中的一个典故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通过描绘禅师的生活和修行来表达禅宗的哲学思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住飞来峰,饮冷泉水。 住:居住,指禅师住在山上或寺院中。 飞来峰:位于杭州灵隐寺附近的一座山峰,因传说唐僧玄奘在此山得遇观音而闻名。 饮冷泉水:指的是禅师饮用冷冽清澈的水。 倒用逆施,拈头作尾。 倒用逆施:字面意思是逆向使用常规的方法或顺序,比喻禅宗的顿悟法门,即不通过传统的思维过程直接达到觉悟
注释: 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放箸忘恩,停杯断义。 参得些儿小玉禅,几回卖弄帝王前。圆悟室中遭毒手,为人挥起迸心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禅宗诗偈,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习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这两句话是对禅宗修行者形象的描述。禅宗强调的是“无相”,即不要过分关注外在的形象和言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难以做到完全摆脱这些外在因素的干扰,因此
注释: 1. 道出古今,法超闻见:道出了古今的事情,超越了听和看到的范畴。 2. 雨骤云驰,星移斗转:暴雨倾盆而下,乌云滚滚,星星闪烁,月亮移动,北斗七星在天空中转动。 3. 梦魂历尽百城馀,觉后端知一物无:在梦中走遍了无数的地方,醒来时才知道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自己。 4. 打鼓看来君不见:看着你打鼓,我却看不见你。 5. 拈花笑杀老臊胡:看着你微笑,让我想起了佛陀(释迦牟尼)
注释: - 两条眉,不识一个字。 - 露柱未怀胎,面目却相似。 - 说心说性,来与三斤麻。 - 撒屎撒尿,演出一大事。 - 阿呵呵,见也么? - 江南生皂树,江北出天萝。 赏析: 这是一首以幽默诙谐的手法来描绘人物的诗歌。诗人通过对禅人的外貌和行为的夸张描绘,以及对其言行的巧妙比喻,展现了禅人的滑稽可笑、自作聪明的形象。 "虽有两条眉,不识一个字",这句诗通过夸张手法
注释 1. 飘飘萧萧:形容松树枝条轻盈飘荡的样子。 2. 百赤:指松树的果实,也称为松籽、松实等,形状类似红色的小球。 3. 突突兀兀:形容云朵高耸的样子。 4. 放□□□□□调:形容声音洪亮而有力。 5. 刚被时人唤作禅:指这首诗的作者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禅师或僧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句,通过描绘松树和云朵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宗精神的追求。诗中的“飘飘萧萧”
【注释】 1. 禅人:禅宗僧人。2. 师真:指达摩的弟子慧可,因受达摩衣钵而得禅宗,被称为“传灯大师”。3. 画:这里指禅宗修行方法,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意思。4. 弃智杂毒:丢弃智慧,掺杂毒害。5. 赞:佛教用语,指赞叹、颂扬之意。6. 不是:指非佛非道。7. 厌身桎梏:厌恶自己的束缚。8. 一十三处坐道场:一十三处,泛指多处。坐道场,指在寺院打坐参禅。9. 二时粥饭何曾足
横按拄杖,坐盘陀石 。 鼻孔辽天,眼睛突出。 澹烟笼古树,缺月挂藤萝。 分付俊禅者,勘破老头陀。 注释: 1. 横按:横着按着。 2. 盘陀石:指山石陡峭,难以攀爬。 3. 鼻孔辽天:形容鼻子很大,仿佛可以容纳整个天空。 4. 眼睛突出:形容眼睛非常大,像要突出出来一样。 5. 澹烟笼古树:形容烟雾缭绕着古老的树木。 6. 缺月挂藤萝:形容月亮挂在藤萝上,显得残缺不全。 7. 分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