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沆
【注释】 次:停留。兰阳:地名,今河南信阳市。辛未:指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 人烟开夕照,草木带河声。沙软便车路,堤高过县城。 晚照:傍晚的阳光。草木:花草树木。 沙软便车路:指道路平坦。便车:四轮马车。 堤高过县城:指地势较高。 官程南北凑,水道古今争。 官程:官府行程。南北凑:指南北方向的道路交汇。 水道:河流。古时黄河、淮河等都发源于此,因此有“古今争”之说。 到此乡心动
译文: 到家了,指着江边的小屋,雪中归巢的大雁。年景荒歉惊扰世俗,岁末看到家人贫困。独自欣喜那寒梅依旧,依旧老院东头。水程三百里,回首一帆风。 注释: 1. 笑指江边屋:笑着指向江边的屋子,表达了对家的亲切和喜爱。 2. 来归雪里鸿:归来的鸿雁在雪中飞舞,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3. 年荒惊俗改:年景荒歉使人们感到惊恐,因为传统的习俗已经被打破。 4. 岁暮见家穷:岁末看到家人贫困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掌握。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结合原诗中诗歌的思想情感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注意不要弄错意思,然后按照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本题要求赏析“黄花燕市酒,万里送孤征”两句,可从“黄”“燕”字意、“万里”“孤”字的意境、“送”字的意境等角度分析其表达的情感;“失意逢迎拙,依人去住轻”两句,可从“失意”“依人”两词的含义、“失意逢迎拙
朝城县是一个小地方,但人来人往并不喧嚣。 百姓穷困,女儿也被视为下贱,县官却受到尊敬。 老树掩映官署的门户,狂风扫落了城门的旗杆。 春田荒芜已久,野花却繁茂地生长。 注释: 1. 朝城县:地名,位于中国某个时期。 2. 蕞尔:小而简陋的样子。 3. 昼不喧:白天不喧闹。 4. 民穷儿女贱:百姓贫穷,子女被视为下贱。 5. 县小吏胥尊:县官地位崇高。 6. 老树藏官廨
注释: 月已偏斜,来到刘山人家。 走进竹林深处,发现主人已经高卧。 前些日子曾约我前来相寻。 雨后春景恍如梦中,夜晚山林空寂有声。 坐深无语,如何回应你的同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朋友家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首句“行到月斜处”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深厚。第二句“入门千竹林”展现了朋友家的幽静和美好,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意
【注释】 此邦:指浙江温州。风俗美:民风淳正,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富裕。官府:指官员们。如神仙:这里比喻官吏们像神仙一样清正廉明、为官清廉。吏候山中屐(ji ):官吏们等候在山中,穿木屐,准备上山巡查。下国:指偏远的国土、边远地方。天心忧早亟(qǐ):上天忧愁百姓疾苦。下国:指偏远的国土、边远地方。随车雨:随从的车驾所乘之车,这里指朝廷。清凉到执鞭:清凉到执鞭,指皇帝亲临,慰问百姓,普降甘霖。
这首诗是辛未年(1071)恭送涂瀹庄师出守处州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涂师离开时的离别之情,以及他的政绩和德行。 诗的开头两句“惟良二千石,帝念得人难”,表达了对涂师的赞赏。这里的“二千石”是对官职的一种称谓,表示涂师的职位很高。而“帝念得人难”则说明皇帝在选拔人才时非常慎重,认为得到一个贤能的人是非常困难的。这也体现了皇帝对涂师的高度评价和信任。 “遂以股肱郡,分诸耳目官
古县青山外,轻帆细雨馀。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站在船头,远眺青山之外的景象,只见轻烟似的细雨洒落而下,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朦胧和神秘。 客程随去雁,春水落嘉鱼。 这里的“客程”指的是作者的行程,而“去雁”则是指随着大雁飞行而去的旅途。春天的江水渐渐退去,使得嘉鱼露出了水面,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旅行。 倚郭松身大,沿江麦浪疏。 “郭”是古代城市周围的区域,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所在的地方
【注释】 李双圃庶常:指李庶常。归省:回家省亲。 已恨相逢晚,君归可奈何:已经恨相见得迟,可是你回来怎么办呢? 大风生碣石,斜日冷滹沱:狂风刮起从碣石山传来,夕阳斜照滹沱河,显得格外寒冷。 对酒心先醉,临歧语不多:对着美酒我首先醉意上心头,告别时说的话不多。 成名归养志,此意不蹉跎:功名成就后回到家乡修养志向,这种心意不会虚度年华。 【赏析】 辛未,即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作者四十六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句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分析即可。本题要求赏析“幸逢春过去,草木有辉光”,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春过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草树有辉光”是说春去之后花草树木也失去了光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的惜别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答案】 译文:涿州水落平桥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