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沆
【注释】 甲戌:即“甲申年”,即公元1044年。李生:指诗人的友人李毅。不羁才:不受拘束的才能。饥走万里外:形容远游万里,漂泊无定。一身大布衣,昂首天地隘:形容李毅身披破旧的布衣,昂然挺立于广阔的天地之间。千金去弗顾:形容李毅毫不在意金钱财富。送酒乃下拜:形容李毅在离别之际,送别友人却不顾礼节而下跪行礼。悲歌浩无方:形容诗人在风雪之夜高唱悲歌,声音洪亮传遍四方。举世称曰怪:形容诗人的行为与众不同
注释: 本性耽寂寞,因与人世疏。 出门乐山水,闭户亲诗书。 高斋谁所营,贻我以有馀。 客居虽云暂,谁谓非吾庐。 秋节忽然至,浩叹盈空虚。 凉风感床席,肃肃来告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天的时候写的,反映了他的生活状态。 第一句:"本性耽寂寞,因与人世疏。" 这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疏远人世的情感。"本性",指他的本性就是喜欢一个人待着,不善于交际;"耽寂寞"则更强调了他对这种状态的喜爱。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秋斋杂感·其五》。 诗句释义: 1. 委骨在墙隙,众蚁何营营:我死后,我的骨头被埋在墙缝里,一群蚂蚁在争抢。 2. 蚁多骨苦少,强弱殊未平:蚂蚁多了,骨头就少,力量强的蚂蚁和力量弱的蚂蚁都没有得到公平对待。 3. 得之不必饱,失之乃成争:得到了也并不一定能够满足,失去了却可能导致纷争。 4. 利端即祸首,何以安群生:利益的问题就是引发纷争的原因
秋虫不知寒,唧唧何唧唧。 千感并一声,浩然盈吾室。 啧啧始生鸟,一枝为之巢。 朝出谋啄饮,暮归语嗷嘈。 日与乌雀处,羽翼安得高。 感兹坐太息,群生各亦劳。 释义:秋天的蟋蟀不知道寒冷,总是不停地叫唤个不停。它们的声音千般感慨汇成一声,充满整个房间。开始是小鸟叽叽喳喳地筑巢,然后是鸟儿们鸣叫不休。白天与乌鸦、麻雀为伴,夜晚也和它们一起度过,它们的翅膀怎能飞得那么高呢?我因此感叹不已,看到这一切
终日坐在修长的竹林中,爱竹的苍翠。 风吹动左右,竹子为我留下了一缕缕青烟。 各种花草虽然美丽,但是没有四季不变的颜色。 草木都有各自的寿命,荣枯岂能由天决定? 安静地观察落叶,因而悟到生命短暂。 闲居无事心中忧虑,怎样才能度过美好的年华呢? 注释: 终日:整天、整日、终年。 坐:指静坐。 修竹:高大而直立的竹子。 苍苍然:苍翠的样子。 流风:清风。 为:动词,是。 留青烟
【注释】 1. 冬夜(丙子):冬至日的夜晚。 2. 异趣:不同的心思,即不同的追求目标。 3. 营营:忙碌的样子,这里比喻纷扰。 4. 不有夜气息:没有感受到寒冷的气息。 5. 至精:最精微的东西,这里是说最纯净的精神状态。 6. 影与一灯静:影子和一盏灯都在静静地映照。 7. 心随群籁冥:心随着各种声响都进入了深深的冥思。 8. 阒若户方扃:静得好像关门闭户一样。 9. 上下同一寂
【注释】 乙亥:年号,此指宋宁宗嘉定元年。 项师竹:作者的朋友。张馥亭:名无考,亦为作者之友。麻城:地名,在今湖北麻城县,作者曾游历于此。欣然:高兴的样子。 醉:沉醉,形容心情的愉悦。 梅间一雀噪,双双故人至:《世说新语·言语》云:“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皆曰:‘不知。’既闻谢玄语,咸简其悟。”此处以“梅间一雀噪”比喻友人的到来,以“双双故人至”形容朋友的到来。 知我相念深
雪中家伯愚谷先生枉过燕支山赋呈二首其一(乙亥)是清代诗人陈沆创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积雪满林屋的景象描绘了冬日的寒冷,同时表达了对先生来访的喜悦与期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积雪满林屋:这句诗描绘了冬天的景象,积雪覆盖了林间的小屋,使得整个环境看起来更加寂静而纯净。 2. 没我阶上苔:这句诗中的“没”字用来形容积雪将台阶上的苔藓完全覆盖,形象地表现了冬季的寒冷和雪的厚重。 3.
秋斋读书杂感 其六 (乙亥) 虎豹而即人,利在求其肉。 蜂虿亦何为,岂曾沾汝腹。 物生各有情,百防时反覆。 高堂生巘湍,厚味中腊毒。 哲士知其然,慎身如璞玉。 不贵外无患,所期中自足。 释义:老虎和豹子都成了人类的食物,利益在于寻找它们的肉。蜜蜂和蝎子又为什么呢?难道它们会沾到你的身上吗?万物生灵都有情感,各种防范措施时有时无。高大的山崖上流淌着湍急的溪水,丰富的美食里面却隐藏着腊月的毒素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出门求师友,入门恋庭闱。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门外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在家门内依恋家庭的场景。表达了他在追求知识和人生目标的同时,对家庭的眷恋和依赖。 2. 古人学如此,君乃今庶几。 - 通过与古人的比较,诗人认为魏默深(即魏默深)现在的成就并不逊色。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魏默深未来成就的信心和期待。 3. 三年长安住,艰苦厚自持。 -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三年来在长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