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宝
【注释】: 1. 再游灵谷同陈大理崇之月下散步:在灵谷寺再次游览,和陈大理一同在月光下散步。 2. 乘月下钟岳:乘着月光下的钟山。 3. 山深气增爽:山中空气清新宜人。 4. 高松偃万盖:高耸的松树,枝叶覆盖了整个山坡。 5. 幽涧逸清响:幽静的山涧中传来清脆的声音。 6. 扣关碧云隈:敲击着白云边关。 7. 适与棘寺往:正好去拜访荆棘寺。 8. 纵啸起岩鹿:放声长啸,惊动了山中的岩鹿。 9.
【注释】 牛首:指牛头山。 苍烟:深青色的烟雾,形容雨后的景色。 清愿动有违:出自《庄子·大宗师》:“子独不见夫牧羊者乎!虽无执鞭策,亦无忘其礼;苟或至焉,辄置羁而相呼。故夫子问于老子,老子曰:‘噫!召我者,吾知之矣。’脱有崖,进无崖,人之所畏也,其所不知,疑难勿知也。” 伊周固洪烈:伊尹、周公,都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庄列岂不贤:指的是庄子和列子的贤名。 华簪:华丽的簪子,这里比喻功名富贵。
松声 松声:松涛之声。 阅世苦多累,息此嘉木阴:经历了世间种种苦难,来此松林中休息,享受着松树的荫凉。 坐玩磥砢节,孤高契芳心:静坐在高大挺拔的松树下,欣赏着它的枝叶,感受着它孤高挺拔、坚韧不屈的精神,契合了作者高尚的情操。 远风自东来,乍如鸣素琴:远处吹来的风,像弹奏着素琴一样悦耳动听。 渐竽密籁沸,划变戈矛森:渐渐听到密集的乐声,犹如兵器碰撞的声音,声音变得激烈而清晰。 栖鸟各去枝
【解析】 此为五律一首,是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灵谷山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答案】 译文: 九日登游灵谷山,山势遥远意气轩昂,秋天清澄的江水环绕着山脚又流。四周有万株柏树,修长的柏径两旁夹立。古松树枝交错,盘根错节。寺庙门楼幽深而又高大,台殿如云雾般飘浮。铺席列笙歌,大家同欢乐。有时与麋鹿嬉戏,有时伴鸥鸟翱翔。心旷神怡境地开阔,山深我可长留。不认识权贵显贵身份高贵
南望湖 牵舟乘流上,日行不百里。 春冰已到海,鱼龙未出水。 地涸泉脉细,天黄尘霾起。 清波间长洲,盘桓进复止。 岂徒旅色愠,三农未有喜。 青青垄亩麦,沙砾压欲死。 苍天亦何意,不复闵赤子。 科徭岂宜缓,公事聚如蚁。 无雪蝗已兆,鲜雨旱恐继。 纵多良有司,焉能救疮癠。 臣愿告九阍,旁求到胥靡。 甘霖遍海内,新绿生地底。 吾当沽浊酒,兼欲致双鲤。 浩歌下长川,痛饮济州市。 【注释】: 1. 南望湖
丁卯年(公元917年,唐哀帝天佑七年)元宵节过后第七天的雪 灯火辉煌的夜晚,春天的暖意已经过去。 望见大雪,我久已厌倦,忽闻桂花飘香。 岂独农夫高兴,衔杯欢度丰年。 疏梅老屋旁,我才见到清幽之仙。 惊鸟跃动而啄木,山禽盘旋而飞翔。 白马嘶鸣于长风之中,摇曳着金鞭。 听说天地开张,斥退邪佞任用贤能。 枯朽之物得以吹嘘,穷困山谷免遭颠连。 暂留山上田畴,出钱帮助贫困农民。 惭愧衣服不够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诗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然后理解诗句意思,同时还要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和创作风格来分析诗歌的主旨,并注意重点词语的提示意义。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即要求考生将诗歌内容分成若干句进行解读。考生在阅读时,要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如关键词、重要句子等,并结合注解加以阐释;最后还要注意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答案】 ①泊
注释:好花生在台阶之间,阳光明媚的天气更好。有时风雨来袭,也像生长在台阶上的草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忆古二首》中的一首。它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好花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之意
注释:看到花开得很好,心中高兴;看到花儿凋零败落,心生厌恶。但要知道,这些美好的事物都是由老妇人的手做出来的,她们也有做不出好食物的时候。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的深刻思考。他认为,无论是美丽的花朵还是美味的食物,都是由老妇人的手做出来的,她们也有做不出好食物的时候。这既是一种讽刺,也是对老妇人辛勤劳作的一种赞美。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思考
这首诗是杜甫的《夜坐》,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1-3句:“草色映明月,微风生远松。去年南浦雨,今夜北窗钟。” 释义: 1. 草色映明月:草的颜色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明亮,仿佛被月光染上了一层银色。 2. 微风生远松:微风吹动远处的松树,发出沙沙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3. 去年南浦雨:指上一年秋天在南边的某个地方下雨的情景。 4. 今夜北窗钟:今夜听到的钟声是在北方的窗户里传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