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宗彦
【注释】: 自题书舍:我给自己题写的居处。书舍:书房。 厌闻家事常如客:讨厌听到家务事如同客人一样。 爱看名山悔不僧:喜爱欣赏山水美景却后悔自己没有出家修行。 【赏析】: 《自题书舍》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这首诗通过对家事和名山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首句“厌闻家事常如客”,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琐事的厌倦感
注释 自挽联:自己挽起的对联。 月白风清其有意;斗量车载已无名。 月白风清意:形容景色美好,心情舒畅。 斗量车载已无名:意思是说,虽然有车可以载着东西,但是已经没有名字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自挽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第一句“月白风清其有意”,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夜晚景象,月光如水,清风徐来,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第二句“斗量车载已无名”,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伤的情绪。诗人在人生旅途中
【注释】 绵延(mián miǎn):连绵不断。大尉山:即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面。十峰九不恶:指庐山的景色十分优美。切:触。高巃嵷:高耸入云的山峰,也泛指高山。摩天翠崔错: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崔错,参差不齐的样子。森如佛座严:形容山势高大而雄伟,如同佛座一般庄严。灵胡不敢削:形容山势高峻,令人敬畏。白猿渺孤腾,清泉忽双落:形容山中猿猴和清泉的景观非常美丽。屏张九叠深,江转一帆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全诗内容来分析诗意,理解诗歌所包含的哲理,体会蕴含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昨暮泊中宿”:昨晚在中宿停泊。中宿:一作“中流”。宿:停留;停泊。“秋气感百端”,秋气:指秋天的气息。感:触动。百端:各种事情,多种多样。 “晨入大庙峡,四崖障风寒”:清晨进入大庙峡,四周高山环绕着寒风。“嶂”指峰峦,山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漫兴》之一,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景象。 逐句释义: 1. 筠篷小拓露晴光,每一峰过翠满床。 - "筠篷":竹制的船篷。 - "小拓":指小船在开阔的水面上轻轻荡漾。 - "露晴光":早晨的阳光洒在露水上。 - "每一峰":每一座山峰。 - "翠满床":形容山峦绿意盎然,如同床铺般覆盖着整个画面。 2. 风拥乱云归远嶂,虹收断雨放斜阳。 - "风拥乱云"
羁旅之人因夜的漫长而感到怨恨,何况又听到清脆的砧声呢? 急杵敲打着离愁别绪,凄凉之声攒聚在秋日的心中。 他乡的明月各照一方,故衣难以遮住内心的伤感。 谁能让我堵住双耳,满斟浊酒来消解忧愁。 注释: 1. 羁人怨夜长:羁旅之人因夜的漫长而感到怨恨。羁旅,指在外做官或旅行的人。 2. 况复闻清砧:更何况又听到清脆的砧声。况复,又;清砧,指捣衣声,也代指思妇。 3. 急杵捣离思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句:“立尽征云送远眸” - 关键词:征云、远眸、立尽 - 解释:诗人站立在高处,目送着飘渺的白云,象征着旅途的结束和对未知旅程的思念。"征云"可能意味着长途跋涉或外出的云彩,表达了离别之情。 - 赏析:这一句通过描绘远眺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期待交织的情绪。 次句:“炎方冬日始悲秋” - 关键词:炎、方、冬日、始、悲秋 - 解释:在炎热的地方冬天到来时开始感到悲伤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概括诗歌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中宿峡用少陵集铁堂峡韵”,然后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本诗是诗人对铁堂峡的描绘和感慨。 【答案】 ①连峰:连绵不绝的山峰。 ②势阻江路绝:地势险峻,阻碍了江路。 ③岨:高峻的山崖。崔巍:高大雄伟。太古:指远古时代。积铁:堆积的岩石。 ④翠重阴:青翠茂密。
胥江 胥江潮信断,新涨没城湾。 村暗青旗卷,沙明白鸟还。 风声多在水,云意欲藏山。 笑尔浮沉石,终年不得间。 译文: 胥江的潮汛已经中断,河水上涨淹没了城湾。村庄显得昏暗,青色的旗帜被卷起。沙滩上白鸟飞回,仿佛在寻找家园。风声常常在水面上回荡,云彩似乎有意隐藏山峰。嘲笑你们的漂浮和下沉,你们终究无法得到片刻安宁。 注释: 1. 胥江:地名,具体位置不明。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 2.
【注释】 乘月夜行晨至黄洞:乘着月光,在早晨出发,到达黄洞。黄洞:地名,位于今广西省容县。 过峡山已三十里:经过峡谷,已经走了三十多里路。 七年八过清远峡:七年中八次经过清远峡。清远峡:位于广东北部的清远地区境内。 凝碧湾:地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附近。 寒月沉江明去棹:在寒冷的月光下,映照得江面一片光明,可以看见划船的桨影。 好风吹梦绕苍山:温暖的风儿吹拂着,仿佛有梦境萦绕着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