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暮泊中宿,秋气感百端。
晨入大庙峡,四崖障风寒。
日烈草木瘦,路细行人单。
鱼龙逼沸郁,咫尺歌涛翻。
奋棹就沙嘴,怖止未敢餐。
此生长行路,畏说行路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全诗内容来分析诗意,理解诗歌所包含的哲理,体会蕴含在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昨暮泊中宿”:昨晚在中宿停泊。中宿:一作“中流”。宿:停留;停泊。“秋气感百端”,秋气:指秋天的气息。感:触动。百端:各种事情,多种多样。
“晨入大庙峡,四崖障风寒”:清晨进入大庙峡,四周高山环绕着寒风。“嶂”指峰峦,山峰。“日烈草木瘦”:太阳照射得草木都显得干枯。“日烈”日光强烈,阳光照耀下使草木失去生机。草木:泛指植物。瘦:干枯。“路细行人单”:道路狭窄,行走的人稀少。“鱼龙逼沸郁,咫尺歌涛翻”:水里的鱼、龙在波涛中受惊,近在眼前的山间回荡着涛声。咫尺:形容非常接近,形容距离短或声音小。歌涛:像歌声一样响亮的浪涛。“奋棹就沙嘴,怖止未敢餐”:船桨激起水花,划到河床沙质突出的岸边停下。“怖止:怕,害怕。“此长得行路,畏说行路难”:长行路:长途旅行,远行。畏说:害怕谈论或提起。
【答案】
昨夜在中宿停泊,秋天气息触动了无数事情,早晨进入大庙峡,四周高山环绕着寒冷的风,太阳照射得草木都显得干枯,道路狭窄,行走的人稀少,水里的鱼、龙在波涛中受惊,近在眼前的山间回荡着涛声。船桨激起水花,划到河床沙质突出的岸边停下,长行路令人恐惧,害怕谈论或提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绝句,诗人游中宿大庙峡时触景生情而写成。诗的首联写诗人昨晚泊中宿,秋气触动了无数事情;颔联写早晨进入大庙峡,四周高山环绕着寒冷的风;颈联写日光照射得草木都变得干枯,道路狭窄,行走的人稀少;尾联写水里的鱼、龙在波涛中受惊,近在眼前的山间回荡着涛声。全诗以简驭繁,情景交融,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