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南歌子 · 效石孝友钗朵翘金凤,裙花描石竹。西湖船样一间屋。睡起徘徊,双脸晕红玉。 对镜羞匀粉,簪花偏爱菊。横炯眉黛石州绿。修到红梅,拚折一生福。 注释: 1. 钗朵翘金凤:指的是女子的发髻上插着金色凤凰形状的发簪。 2. 裙花描石竹:指女子裙子上绣有石竹花纹。 3. 西湖船样一间屋:形容女子的住所像一艘小船,小巧而雅致。 4. 睡起徘徊:醒来后在室内来回走动。 5. 双脸晕红玉
诗句:“闲伫门中月,愁添心上秋。一行新雁过秦邮”。 译文:我独自站在门口,凝望着皎洁的明月,心中愁绪随着季节的更迭而日益浓重。一群新的大雁掠过秦地的邮亭,不知是否能将我的思念捎带到遥远的并州。 注释: - 闲伫门中月:在门前静静地站着,望着明亮的月亮。 - 愁添心上秋:心中的忧愁随秋天的到来而增加。 - 一行新雁过秦邮:有一行新来的大雁飞越了秦地的邮亭。 赏析:
【注释】 1. 南歌子:唐教坊曲。 2. 裹鸭:《新唐书》卷二○《乐志》:“裹鸭,舞曲也。” 3. 捎莺惹柳烟:捎莺,即黄莺儿。惹,撩拨。柳烟,指柳丝袅娜如烟的景色。 4. 罗衫团扇:古代妇女的服饰。团扇,圆形的扇子。 5. 丽人天:美丽的女子。 6. 斗草:古代游戏。以草茎相击或相触,以定输赢,多在清明时举行。 7. 栏杆:栏杆,指长满花草的栏杆。 8. 小金钿:金制的首饰。 9. 烧香愿
《南歌子》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女性美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春女淮南赋,冬儿白下词 - 注释:淮南赋:指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杂纂》,以描写女子之美而著称。 - 赏析:这里用“春女淮南赋”和“冬儿白下词”来比喻诗中的女子具有不同季节的美丽特点,春天的柳条嫩弱下垂,冬天的少女则显得清冷高洁。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中人物不同的美态。 第二句:柳条金嫩不胜垂 -
南歌子 离别的路途山川遥远,别离的堂屋琴瑟声调悠长。是谁在歌声和灯影间呢喃?笑我这一春来憔悴不已,只为数落飘零的花瓣。 粉泪沾湿了衣袖,残香伴着臂上的砂粒。怀念的人儿旅居远方,梦断天涯令人心碎。黄昏时分,乌鸦啼叫更添哀愁,无奈地悲鸣。 赏析: 此词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写别后情思。全篇构思巧妙,意境深远。 上片“别路山川远,离堂琴瑟赊”,“别路”指分手的道路,是去时的路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再根据试题要求概括出答案。 “蝶翠飞难起,鸳红瘦可怜”的意思是:蝴蝶翠绿的翅膀难以展翅,鸳鸯红色的羽毛也消瘦得可怜。这两句写春景,以“蝶翠”“鸳红”比喻女子之美,突出其娇艳动人
南歌子 春雨肥红豆,秋风瘦白蘋。柳丝无力绾离情。一任漫天飞絮、送人行。 落日孤帆影,荒城断角声。螺鬟如画远山青。恰似个人楼上、晚妆成。 译文: 春雨滋润了红豆般的相思,秋风凋零了白色的苹花。柳丝柔弱无力地绾着离别的情怀,任由漫天飞舞的柳絮送行。 夕阳西下时,孤寂的帆影映在水中,荒废的城墙上传来断断续续的角声。那女子的发髻如画,远山也因她而显得更加青色。就像她独自一人在楼上梳妆打扮的情景。 注释:
注释:蜡烛残烬映着蛾绿,发饰上的花独为红色。无心向春风。双燕子的鸣叫让我心碎,画梁中。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伤春之词,通过写春天景色的变化来抒发自己的愁绪。开头四句写室内景象,用“残”字、“独”字、“无”字写出了室内环境的变化。接着写室外景象,用“不堪”一词表达了对春天变化的感受。最后两句写燕子的鸣叫声,以燕子的哀鸣来表达词人内心的愁苦。整体上来说,这首词以景物描写为主,情感含蓄而深沉
注释:衣袖宽大,如同双鸾展翅飞翔;帘幕深邃,如同燕子栖息。春天即将过去,更让人留恋不已。那匹马儿如何离去?不知道它何时归来。 赏析:这首词写闺中思妇对远行游子深切的思念之情。上阕写闺中之景,下阕抒离愁别恨。起笔以“袖阔”二字,勾勒出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双袖宽大如鸾鸟欲飞的羽翼。接着“帘深”二字,又画出一幅宁静而幽深的景象:帘幕深处是燕子栖息之所。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闺中人的孤独与寂寞。接着
已惜分巢燕,犹怜对镜鸾。袖香馀暖共凭栏。记得绿窗松影、不胜寒。 芸局他时约,花亭一晌欢。锦囊■■好谁看。今夜嫦娥望尔、报平安。 注释: 1. 已惜分巢燕:已经珍惜那些离巢的燕子。 2. 犹怜对镜鸾:仍然怜爱那些对着镜子的鸾鸟。鸾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鸟,这里比喻自己的伴侣或爱人。 3. 袖香馀暖共凭栏:袖子里留下的香气和温暖的体温一起靠在栏杆上。 4. 记得绿窗松影、不胜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