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俨
十年封事遗编在,三尺荒丘宿草摧。 鸿宝浪传谁见得,藜灯一去不重来。 注释: 1. 十年前刘向曾为皇帝进献奏疏,这些奏疏的残篇被保存下来,现在仍存放在他的墓中(“十年封事”)。 2. 墓地周围长满了野草,曾经的辉煌已不再(“三尺荒丘”)。 3. 这些珍贵的文献和资料如今已经无人能见到(“鸿宝浪传”)。 4. 曾经的灯火(指蜡烛)照亮了黑暗,但一旦熄灭就无法再次点燃(“藜灯”)。 赏析:
【注释】向魋墓:指汉末的袁宏墓。袁宏(?一265),字季野,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曾任荆州刺史。 荒丘浅冢草斑斑:荒废破败的墓冢上长满了杂草。荒丘,荒凉的山丘;浅冢,低矮的坟墓。 事在遗经不可刊:这些史实记载在《后汉书·袁宏传》里,不能删削。刊,删削。 石椁成来功已竭:石头椁(用石头做的棺材)做成了,功劳也用完了。石椁,石棺,用石头做的棺材。 后人有法说邢山:后人根据这些资料编撰《后汉书》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释义:“三尺青铜盗岂知,只因虹贯草萋萋。” - “三尺青铜”指的是墓穴中的青铜器,“盗”表示盗墓者。 - “岂知”意为不知道。 - “只因虹贯草萋萋”意味着因为天空中的彩虹照耀着草丛。 2. 译文: - 三尺厚的青铜棺椁被无知的盗贼所盗取。 - 只是因为彩虹穿透了茂盛的草地。 3. 注释: - 徐州市彭城路乾隆行宫后的土山上。 -
【注释】: 妙舞清歌一夕休, 繁华销尽彩云收。 多情只有乌衣侣, 终岁相看不下楼。 译文: 在燕子楼中美妙的歌舞和清亮的歌声一夜之间就停止了,繁华落尽,彩云也收了。 只有那些多情的人还留在这燕子楼中,一年到头都互相看着对方,却不下楼。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描绘的是诗人在燕子楼上的所见所感。诗中的"燕子楼"是唐宣宗李忱的妃子绿珠自焚的地方,也是王建的《金陵五题》之一。这首诗就是以燕子楼为背景
徐州十二咏 其七 子房墓注释:子房,刘邦的谋士张良,字子房。 辟谷——古代道教的一种修行方法,指的是不食五谷杂粮,只吃些草药、水果等天然食物。 何劳——何必,用不着。 禄万钟——指俸禄万钟,形容官位高、待遇好。 功成志就却辞封——功成名就之后,却选择离开朝廷。 分明古墓埋青草,始信空言托赤松——明明知道这是一座古老的墓地,但仍然觉得张良的话可信。 赏析:这首诗以徐州十二咏中的“子房墓”为主题
【注释】 百丈牵江夜未休:牵江,即长堤。扬州在今江苏省,有长堤。百丈,一作“十里”。 梦过扬州:梦见自己来到扬州。 蕃厘观:唐玄宗时,于长安建蓬莱院,以供游宴。后因指游乐之地。此指扬州。蕃厘观,即蕃楼,为开元天宝间所建之楼阁名,又名“望仙楼”,在扬州西北隅。 琼花:扬州名胜之一。相传唐朝时,扬州有一女将薛琼英,她身长七尺,腰长二寸,武艺高强。武则天当政时,召见她入宫,授为右卫中郎将
徐州十二咏 其十 彭祖楼锡封曾奠大彭墟,千古传来事不虚。 明月满楼尘影息,仙人曾驾五云车。 注释:在徐州的大彭墟(今江苏徐州市)曾进行过封锡的祭祀,这一古老的传说代代相传至今。明月高悬于彭祖楼之上,楼中的尘雾也随之消散,似乎连仙人都曾经驾着五色的云车在此停留。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彭祖楼的历史与传说,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敬仰。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markdown 望海 积水渺无极,归墟那可穷。 百川宗浩漾,一气接洪蒙。 若木昆仑外,扶桑日本东。 蜃楼冲雾白,鲸鬣鼓波红。 驱石何年到,乘槎有路通。 光分攲落月,声急度长风。 潮汐盈虚候,鱼龙变化工。 修鳞初击水,巨翮已抟空。 河伯心神骇,天吴气势雄。 重渊阴火冷,孤屿晓光融。 方丈瑶台隐,珊瑚铁网笼。 犀灯愁怪室,鲛涕泫珠宫。 卤莽迷寒鹬,苍烟锁断虹。
诗歌原文 召伯津头江水斜,茅茨竹里有人家。 当年谢傅甘棠树,今日春风野草花。 诗词解析 第1句 翻译:召伯镇的渡口,江水倾斜。 注释:召伯津是地名,位于今天的某地。江水倾斜表示水位较低,可能是由于近期降雨或河流水位下降造成的。 第2句 翻译:在简陋的茅草屋中,竹丛中隐藏着几户人家。 注释:这里的“简陋”表明这些房屋非常简易,可能没有经过太多装饰或建筑技术
【注释】 衮衮:水流声。 读断碑:指黄楼已毁,仅存断残的石碑。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在这首诗中对徐州黄楼的历史作了回顾和评价,抒发了今昔之感。 首句“衮衮河流昼夜驰”写黄河日夜奔腾不息,滚滚向前的景象。次句“长怀太守筑堤时”是说当年太守修筑堤岸,以防洪水,使百姓免遭洪水之灾。第三句“当年宾客黄楼盛”,写当年黄楼宾客如云,十分繁荣。最后一句“今日荒凉读断碑”,写今日黄楼已成废墟